第一百零六章文字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文字

第(2/3)页

子,就要缴纳十克的青稞。”

        “中等田则是七克,下等田是五克。”

        朱存渠心里默算了下,那就是四万石。

        好家伙,这才多少吧?

        如果全部算是中田,那也才三十万亩左右。

        不可能,高原如果只有区区如此人口,当年怎么可能会与大唐争锋?

        “贵族和寺庙不纳税吧?”

        “是的!”通译认真道:“贵族们会将最好的上田纳入旗下,让农奴耕种,然后将一些中田下田交给自由民和农奴耕种征收赋税……”

        广大的农奴分为三种,差巴、堆穷、朗生。

        差巴占据了农奴的一半人数,他们向农奴主领取部分土地耕种,相当于大明的佃户。

        其中顶尖的的“差巴”,充当把土地转包给其他农奴耕种的二地主。

        堆穷则是第二等农奴,总数与差巴一样多,没有自由权,只有丁点的土地,世世代代为农奴主服务,类比是长工。

        而比“堆穷”还惨的农奴,“朗生”,其本意为“家庭奴隶”。

        这种农奴完全没有生产资料,也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基本等于农奴主的私人物品。

        他们不仅世世代代要作为农奴主的奴隶,还会被随意地赠送、陪嫁、买卖甚至虐待、杀害。

        三类农奴,都没有完全的自由权,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租赁贵族的土地过活,仰仗贵族和寺庙而活。

        自耕农,小地主,商人等,根本就没有出现的可能。

        而这些大贵族中,许多甚至是从吐蕃时代传下来的,几百上千年,可谓是世代相传。

        “除了贵族,就是寺庙!”

        朱存渠感慨万千:“偌大的高原土地被瓜分,达延鄂齐尔汗治理贵族,而两大喇嘛则管理寺庙,各安其位。”

        这么一看,治理的难度就简单许多了。

        管理好贵族和喇叭,就能安稳高原。

        而这,也是未来大明朝廷的必修课。

        但困难也在。

        喇嘛都是从贵族家庭里选出来的,两者相互关联,勾结,互相帮助,说是两部分,其实就是一部。

        所以和硕特汗国到了第二代达延鄂齐尔汗时期,就不得不向达籁让度权力,从大权独揽到平分秋色。

        本来以救世主和主人的身份抵达高原的和硕特部,一下子就变成了保镖。

        “难!”朱存渠心中叹了口气。

        不知道皇帝是怎么应付。

        但他觉得,分封藩王倒是最合适的举措,但同化的命运却很难改变。

        “告诉李将军,我对他仰慕已久,一应的条件自然不再话下,但我这是也有条件。”

        说着,他手书一封,让其带去拉萨。

        “什么?活捉达延鄂齐尔汗,奉上两大喇嘛,全纳藏地!”

        李来亨没有想到,仅仅是侯爵,其条件如此苛刻。

        但诸将们却对于战争依旧热衷。

        田见秀说出来大家心声:“我们辛苦多年,区区一个子爵,男爵怎能安心,最少也要个伯爵,才能保住世代的富贵。”

        “打吧,达延鄂齐尔汗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其余的小国也是反手之间。”

        “打吧,继续打!”所有人都赞成去做。

        用手底下小兵的性命来保障他们的富贵,这怎么算都觉得划算。

        更何况,手底下的那些人也想掳掠高原几百年积攒的财富,也不想轻易罢休。

        “那就打!”李来亨对于信使道:“你去到顺京,告诉太子爷,我需要粮食和物资补给,只要这些不短缺,整个高原我都会将他拿下来!”

        对于软化了几十年的和硕特士兵,他是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二者联系时,北京城也等来了高原的消息。

        此时已然过了夏收,各地的数据也上报,准备落实上缴国库的工程。

        相较于南方各省,最让朱谊汐惊喜的莫过于辽东。

        赋税,尤其是商税,大规模的增加。

        去年四季度不过两百来万,多是由铁、酒构成,而如今又增添了一份:糖。

        历时多年,甜菜终于在辽东普及,种植面积达到了数十万亩,几乎每个县,乡镇都有人种植,从而制造了大量的糖。

        而这些糖,则通过草地,输送到了察哈尔和科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