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孙可望薨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孙可望薨

第(2/3)页

箍咒,把曾经松散且各自为营的僧人们控制起来。

    而控制他们的缰绳,自然就是戒律,名正而言顺。

    这样一来,遍及整个缅甸的寺庙僧侣们,将会受到限制,从而让王权凌驾于佛门之上。

    对于孙家王朝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饱受儒家学说和汉家文化的熏陶,孙征灏又不像是之前的缅甸诸王,对于佛教无休止地推崇。

    正在他津津乐道,宣扬自己的想法时,忽然从急促地脚步响起:

    “邸下,殿下急令您入宫!”

    “我知道了!”见到宦官脸色凝重,孙征灏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想法。

    他三步并两步,出了东宫。

    很快,龙辇就抵达了长寿殿。

    浓郁的香料和草药味混合在一起,让孙征灏鼻子一痒。

    “父王!”见到床榻上瘦骨嶙峋的孙可望,孙征灏直接跪地,叫出声来。

    孙可望则摸了摸这位倍受他期望的儿子,勉强地露出一丝笑容:“缅甸这个江山,我算是完整地交到你手了。”

    “记住,一定要冷静,平缓,三年不改为父之政,让大家有个适应过程,然后缓缓图之。”

    言罢,他就没再多言。

    半个时辰内,缅甸文武数十人抵达宫内,跪成一排。

    宦官则念起了遗诏,传位于世子孙征灏。

    众臣连忙磕头拜下。

    孙可望,这位西賊张献忠的养子,终于在异国他乡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四岁。

    孙征灏与群臣商议,拟定庙号为太祖武王,谥号则须呈报北京,让其进行赐予。

    这是臣子的本分,不能逾越。….

    其陵墓自然是早就修缮好了,直接入住就成了。

    对于其妃嫔,孙征灏起一座尼姑庵,就地安置在其中,免得打扰到他。

    至于年号,自然依旧采用绍武二十六年,并无改元的要求。

    由此,孙征灏成了孙氏缅甸的第二任国王,只待朝廷批准了。

    “新京城,怎么看都觉得小了!”

    孙征灏站在城墙上,感叹道:“也是时候进行扩充了。”

    在武治上,缅甸周边并无强国,暹罗更只是鱼腩,被抢了清迈都只能哭唧唧接受。

    这样一来,迎接孙征灏的就是内外的反对派。

    地方上是那些旧贵族领主,中央则是那些靠臣。  同时,汉人和土著的隔阂,也是制约缅甸发展的尖刺。

    “任重道远啊!”

    ……

    小船一晃,海浪一滚,船只就抵达了栈桥。

    船主吆喝道:“到了,到了,该下船的就下船!”

    泉州港的码头,已然是极为繁忙。

    丁大勇晃了晃脑袋,似乎想让那晕厥从大脑中离开,可惜怎么也无法做到。

    在同乡的搀扶下,他踏上了栈桥。

    几乎是转眼间,他的脸色好上不少,从惨白变成了正常,眼珠也有了光芒。

    “他娘的,终于到岸了!”

    丁大勇抑制不住肠胃的翻涌,趴在栈桥上就吐了起来。

    像他这样的人有不少,毫无顾忌的呕吐着。

    海中的鱼会消化掉一起。

    擦了擦嘴,他从怀中掏出了干粮,又嚼了起来。

    “你怎么还吃?”

    “我都吐没了,肚子不就饿了?”

    丁大勇啃食着,看向了泉州港。

    作为海关驻地,泉州城是对西夷开放的,些许的西式建筑很明显,同时又有许多日式建筑。

    泉州是对日本第二大的通商口岸。

    几乎三成的日本商人首选泉州做买卖,自然而然就聚集了许多的日商。

    而之所以如此,不外乎从宋朝开始这里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然后至明朝,堪合贸易是泉州的主流。

    而对日第一大港口,自然是明州,也就是宁波。

    二人搀扶着登上口岸,买了一些稀罕物,就租赁了一辆牛车,缓缓地回到了家中。

    刚至村口,就引得老人的喊叫:

    “丁大勇,丁岱你们还活着呢!”

    一时间,村子沸腾了。

    谁不知道,丁大勇与丁岱结伴而行去了南洋,闯荡了两三年后,终于回来了。

    不用说,要么衣锦还乡,要么狼狈而归。

    而重新看两人这模样,必然是衣锦还乡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