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淮海省(求月票)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淮海省(求月票)

第(2/3)页

当年刘邦崛起,与项羽争天下为起,论淮海这一片地域,千里无垠,莽荡平原。

        一方面‘控淮海之襟喉,兼战守之形便,殖原陆之物产,富士马之资材’,可以自成局面;一方面‘俗俭民僿,强而无教,犯法杀人,盗劫亡命,枭桀之徒,前骈死而后钟起者,大都以徐为称首。’久为朝廷的隐患,而‘将欲因时制宜,变散地为要害,莫如建徐州为行省。’

        这个省的辖区,田熙有明确的指陈:

        以徐州为众星之月,东到海州,西至商邱,南起泗州,北迄沂水,包括苏、皖、鲁、豫四省交会之区的四十五州县。

        即汉末古徐州之地。

        此省新建,有两便四要。

        二便,一是为了照顾漕运总督裁撤以来的兵户,从而更好的协调运河,疏通淮河、黄河之利。

        二便,则是此地民风彪悍,自古就是豪杰之地,削皖、苏之力,抚其地之民。

        四要,则是治学、治河、修渠、通商。

        似乎此地一设省,就能摆脱以往的贫困,不再成为洼地。

        朱谊汐付之一笑,这是典型的书生之见。

        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这四地的那个割地设省,不知道有多少分歧,麻烦,既得利益群体很难满意。

        而且,在民间有乡土之情,唐突地建省,必然会导致许多的逆反心理,惹人不痛快。

        同时新设一省,也要增加大量官僚,对于财政的压力很大。

        朱谊汐又看向了票拟。

        其言语:“徐州在江苏,地居最北,若于平地创建军府,既多繁费,所分割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十余州县,亦涉纷更。今昔形势,迁变无常,汉末迄唐,淮徐代为重镇;宋及金元之际,徐已降为散州。至前明以来,则重淮安,历为前代漕督所在,徐州式微矣。”

        “苏淮若分两省,则要政首在定界。自古经划疆里,必因山川阨塞,以资控制,设险守国,盖在无事之时,溯自苏皖分省,亦非复旧时形胜,而苏省跨江,尚有徐淮得力,据上游之势。今划江而治,江苏仅存四府一州,地势全失,几不能自存一省,较唐之江南道,统州四十二,宋之江南路,统州十四,亦复悬殊。”

        “故而,徐州之地日衰,朝廷自不必添移一官,加筹一饷,行省已建,建置合宜,名实相符,不必画蛇添足尔。”

        “准——”

        朱谊汐直接拿起朱笔,画了一个圈,表示赞同其意见。

        徐州想要当老大,着实野心太大了。

        其实还有一点没有言明。

        苏北之地较为贫瘠,基本上整个江苏是苏南带起来的,等于是富人带了个穷兄弟。

        这样一来,自然就是被拖累了。

        这也是当初划省,直接纵向的切一刀,而非沿着长江横切的原因。

        不能让地方太富,太团结,从而威胁到中央集权,不利于治理。

        奏疏被打回,皇帝也就没理会了。

        但此事却被京城的四省官吏知晓,一时间奔走相告,甚是气愤。

        在外时,世人以省籍而交,再之则府,然后为县。

        关系远近则是如此,范围越小,关系就越近。

        自家的省被拆分,等于是毁了政治资源,欺辱其对家乡的情感,谁能不怒?

        甚至家乡在这一片地域的士子们,也纷纷不赞同,愤慨不已。

        这些地方本来就是穷困之地,如果周被圈禁在一起,那岂不是与一群穷人相为伍?

        对于他们的发展前途影响甚大。

        要知道,乡党在官场上可是具有莫大的作用的。

        田熙遭受到了普遍指责,不得不告病封门,免受争议。

        这一场风波,也就此而无。

        淮海设省之事,还未开始就已经夭折了。

        而冬至大朝也就开始了。

        皇帝早早起床,先到奉先殿拈香祝祷,随后起驾乾清宫,宴请群臣。

        看看九龙口下排列整齐的朝臣,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山呼万岁不绝,皇帝满意的一笑,“都起来吧。”

        “谢陛下。”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列位臣工这一年之中辅弼朕躬,都是很辛苦了。眼下将近休衙期内,诸员各自料理精神,调养身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