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戚秦氏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戚秦氏

第(2/3)页

官的唯一途经。

  这些皇商们承包矿产,垄断贸易,有内务府关照着,行商根本就毫无阻碍,就算是土匪恶霸,也不敢招惹。

  哪个商人不羡慕?

  “这可是九品官。”秦万里低声吼道:“几近世袭的九品。”

  有明一代,根本就没有卖官一说,故而蒙荫后人都是世袭的锦衣卫,而这到了嘉靖年间也被去除。

  所以,功名是普通人当官的唯一途经。

  这也从而塑造了文官体系庞大的基础,人才不断。

  “是啊,世袭的官。”秦学敏呢喃道:“就是不知道秋儿能斗行之……”

  “一定可以。”秦长风咬着牙:“妹妹姿色无双,要不是我妹妹……”

  看着父亲和弟弟变色的脸,他立马:“我还以为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呢!”

  “比那妃嫔丝毫不差,犹占上风。”

  ……

  “爷,鲁省为朝廷旌表的士子、生员、孝子孝友、孝廉等人已经是园门口侯旨了,奴婢请皇上的旨意,是不是可以传他们进来了?”

  刘阿福恭敬道。

  “人很多?”

  “四十三人。”

  “传吧。”

  “是。”

  刘阿福转身出去,迁延良久之后,带着众人入殿行礼,叩拜后,躬身等候问话。

  所谓的孝子、孝廉,无外乎是宣讲传统伦理那一套,从而达成对百姓洗脑的作用。

  也就是pua。

  儒家的社会形态,本就建立在基层。

  对于朝廷来说,用道德来约束远比法律来约束方便,节省成本。

  因为道德是合众力,而法律是官府执行。

  古代施行法治的成本太高,选择德治,是不得不为尔,这也是儒家战胜法家的关键:

  哪有那么多的法官遍布全国?

  就算是后世,法院也是人满为患,法官几乎没有休假日。

  当然了,愚孝什么的,其实也不值得提倡,毕竟大杖走、小杖受,完全看地方如此把量尺寸了。

  但总不可能因为些许的愚孝,就否决传统的仁义道德体系,这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君不见,清末的封建秩序,都是从道德方面的崩溃而一溃千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变成了自由恋爱,这意味着家长制的崩溃,同时也是封建社会孝治体系的崩溃。

  当孩子叛逆逃婚时,帝制也就不复存在。

  人家连自己亲生父母都敢罔顾,何况你这皇帝,凭什么又是皇帝,总统,总理不行?

  皇帝低头看了看,半晌方始说道:

  “朕这一次到山东来,见到很多,也想得很多。”

  “山东自古就是孔孟之乡,良臣辈出,又有如尔等这样,心怀君父,养施教化之人,将圣人文字之中的种种精妙处,传播万民!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样的道理了。”

  “我朝以孝立国,上自朕躬,下到小民,以圣人传益而下的孝道为立国、守家、持身之本,则循循大治,在可期也!”

  一通大道理说下,朱谊汐几乎是毫无晦涩。

  作为君主,演讲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瞧的这些人一个个激动莫名,他又觉得值得。

  刘阿福见皇帝有些口干了,就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招呼这些人退去。

  “贵妃那里可得闲?”

  “陛下,贵妃娘娘还有一些命妇,节妇在见呢!”刘阿福笑道:

  “听说其中有一个女豪杰,经营起偌大的家业,整个济南府都竖起大拇指,男儿都说不如她!”

  “哦?这倒是稀奇。”

  “那便去看看吧!”

  朱谊汐点点头,旋即到:“给刚才的那一批孝子孝廉,赏一些糖,枣,以及丝绸吧!”

  “总不能见个面,只是听我讲一遍吧?那倒是没什么意思了。”

  “陛下仁德。”

  朱谊汐对于听别人演讲倒是有所心得。

  耳朵光有声,不见响,手里光溜溜,也挺没滋没味的。

  赏赐一些东西,不仅能够褒奖其人,更是彰显皇帝的仁德。

  这一趟之后,在整个山东,皇帝的名声还会差吗?

  花小钱办大事。

  此时,妙仙挨个见了众女,由于戚秦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