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科尔沁将军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科尔沁将军

第(2/3)页

不得不弃之,去年又起兵反叛,真的是罪有应得。”

        “依我来看,就算是全部饿死也无事。”

        “胡说。”李应仁摇头:“如今科尔沁将军府设立,这群人都是大明百姓,手段自然要怀柔。”

        实际上,驻城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就是收揽人心,真正的建立将军府。

        开荒,收税,招兵,做生意,每一步都很重要。

        回到属于自己的院子,李应仁倒是不怎么介意。

        由于只是粗建,故而他也不过是有个大院子,几个亲兵在身边侍奉罢了,更别提享受了。

        只有在吃食上,他倒是时常能够吃上肉,以及咸鱼等还产品。

        果然不出他所料,没几日就有部落在城池附近游荡,但忌惮其实力,不得不罢休。

        然后,几大部落相互征伐的消息就传来了。

        李应仁颇为恼怒:“就是没把我将军府放在眼里!”

        大明统治草原的三大铁令,第一是不准随意征伐,第二则是嫡长子继承,第三是地盘划分不得越界。

        这是一道道镣铐,为草原带来和平的同时,也在束缚着草原部落的壮大。

        如果随意征伐,那么大鱼吃小鱼,很容易就会助长出一个大部落,和平发展根本就不可能独大。

        当年满清壮大,就是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三部,从而成为了心腹大患。

        所在将军府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宣扬这三大铁律,划分地界,不允许任何部落跨越践踏。

        李应仁也绝不允许科尔沁中出现一个挡路石。

        “点齐五千兵马,某倒是要看看谁有这般胆量……”

        ……

        西北,高昌府。

        作为安西东边门户,高昌府所在的吐鲁番盆地可谓是火极,极其炎热,传说中的火焰山就在此处。

        虽然如此,但到底也是盆地,适宜的地方还是挺多的,故而居住了数十万人,有效的填补了安西的人口。

        不过这里虽然临近甘肃,但被叶尔羌汗国统治多年,百姓们多信仰和平教,佛教信徒稀少。

        所以多年来,这里一直贯彻着郡县制,由内地的汉官担任地方主官,从而推行汉化,彻底的治理这片地方。

        “咳咳!”张英咳嗽一声,感觉到嘴中沙土,一时间有些无奈。

        马车中,妻子则抱怨道:“官人怎么到了这个地方,遍地都是土。”

        张英自知理亏,没有理会他。

        作为绍武十九的进士,他的前途无量,两年的翰林院生涯,不仅在内阁担任过中书,还当过起居郎。

        所以一朝散馆,同科们就各奔前程了。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们将去往地方担任主官,一般都是肥美之地。

        要么是京畿,要么是要冲繁华之地,很少有到高昌这样西北的。

        但张英却偏偏来了。

        无它,贪图名利。

        因为按照朝廷的规矩,边疆的官吏品级比内地要高一筹。

        例如,高昌三县,火城,柳州,安乐城,都是从六品官阶,而寻常的内陆知县只是正七品罢了。

        正所谓一步块,步步快。

        在边地待三年,旋即入京就能更好的升迁。

        即使没有什么政绩,但一个能吃苦的评语就会打在身上,升迁略微提速。

        长久的累算,辛苦三年就能比别人至少能快上两三步,可谓是值当。

        而且朝廷也鼓舞这件事,甚至被当做翰林们特权。

        普通的同进士们可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般,张英才携带妻儿老小来到高昌府任职。

        看着白嫩的妻子变得灰扑扑的,张容一时间有些愧疚,他握住妻子的手:“辛苦你了。”

        姚氏这时候也没了之前的抱怨,反而轻呢道:“这是奴家应该做的。”

        “我也不能忍心看你千里迢迢一个人至此。”

        张英笑了笑:“咱们家的香火,也不能断!”

        多年来,张英只有一子,三十岁的年纪只有独子,可是很危险的。

        无论是家庭的期望还是姚氏自己,都不得不屈从于他,随之奔走千里,异地为官。

        张英掀开车帘一角,扭头望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满目的黄土色。

        大量的行人都裹着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