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京营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京营

第(2/3)页

效的避免兵为将有的局面,也会避免士兵抱团。

  在平常时期,军官们需要遵守京营御前使司衙门制定的训练计划,将领这个裁决力度很小,只是执行者。

  同时,京营中的规矩,都极其森严,凡有违背的,都由军中的军法官执行。

  将领们都很难插手,即使他们求情了。

  让这位太子爷最为震惊的,莫过于下午至傍晚,为期一个半时辰的随军学堂。

  所有人包括营正以下的军官在内,必须要学会一千五百个汉字,平常还会进行抽查。阑

  在操练之中汗流浃背的士兵,在随军学堂之上,却是哭笑不得,手中的笔仿佛重达千斤。

  条条框框之下,京营虽然有许多老兵流失,但却依旧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

  太子感叹道:“父皇治军如此严苛,难怪京营横扫天下。”

  半个月转眼即过。

  这时,化名朱曲的太子,则拿着自己的军牌,以及那名为存折的本子,来到了天下钱庄取出自己的饷钱。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钱庄取钱。

  士兵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倒是也不急切,聊着天,眨眼间就取了钱。阑

  傍晚就得放假,十天一休,下午自然就是发放饷钱的好时机。

  轮到他的时候,递上了铁制的军派。

  正面写着他的年岁,户籍,相貌描写,反面写着军职,部队名称。

  只要升官,军牌自然就会被换掉。

  “朱曲?队正。”

  军法官负责发放饷钱,此时他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严肃,带着些许的笑容,士兵们放松了许多。

  “没错。”阑

  “你这军牌还是新的,想必是刚升官不久。”军法官轻笑道:

  “拿了钱,可莫要去嫖赌,回家给婆娘扯一身新衣裳,可比什么都强。”

  说罢,就盖上了印章,然后掏出了布袋,数下饷钱。

  而朱曲也同样签字,按上指纹。

  只见存折上,盖着一个已领的章,上面写着日期,一行一个空格,倒是简单明了。

  他这时候才瞧明白,前头写着绍武十八年二月字样,后面空白处,则盖着章:

  通州第七团,军法官程解阑

  而再后面,就是他的指印了。

  至于在桌案上,军法官的账本上,不仅有印章和他的签指纹,还有签字。

  甚至在那个账本之上的角边,还有记录员、游击的署名。

  若真的是有吃空饷,冒领的,谁也逃脱不了。

  细密严谨,可见朝廷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要知道在前明,军饷这玩意儿只是发给将领,这也是吃空饷,以及养家丁的由来。

  而明末之所以盛行养家丁,除了将领们的私心之外,最大的因素则在于朝廷没钱了。阑

  一万人的军饷,只够五千人吃喝的。

  与其五千人都是穷哈哈,还不如养一千精锐,让其余四千人当乞丐,这是不得已的法子。

  拿着存折本,他转过弯,来到了又一处空地。

  这里的粮草堆积如山。

  同样,存折上需要进行盖章。

  作为队正,他的俸禄相当于两个士兵,也就是四块银圆,两石粮,

  钱倒是好办,这两百多斤的粮食,倒是让人头疼。阑

  军法官则笑道:“军营外就是小镇,你可以叫几个手下把粮食抬到镇里卖了,虽然吃亏了些,但总比拿回家强。”

  “当然,你也可以存在这,只是一个月要交一斗粮。”

  好家伙,这是真贵。

  朱太子哪里肯惯着他,直接叫几个人抬到镇里粮铺卖了去。

  通州作为粮仓所在,粮价虽然不受朝廷限制,但价格便宜,一石粮不过六毫银。

  两石陈粮也只是兜售一块银圆罢了。

  “队正,这些粮食带回家吃也不错,比市面上的糙米好多了。”阑

  军中发下的自然是一年的陈米,但到底也是精米,吃上去自然比糙米强。

  “是啊,您正好休沐,雇辆牛车,几个人拼一下,就能装回去。”

  军中九日一假,一个月最多三天假,许多人就凑够三日才休。

  军中也知道调整,故而有的人上旬休三天,有的中旬,有的下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