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天山行都司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天山行都司

第(2/3)页



  “叶尔羌实力最大的两块,一个在莎车,一个在喀什,后者更是有十几万人众,轻易地再起万人。”

  李定国沉声道:“你坐镇莎车,我带领骑兵杀过去,绝不能让他死灰复燃。”

  “不急。”

  高一功则摇摇头,指着地图上的喀什,然后又向上滑到了伊犁河谷:

  “伊犁河谷距离准噶尔部极近,蒙古人圆滑,料想其不会错过这场宴席,必定会撕咬下这个地方。”

  “而且若是有可能的话,甚至会濒临喀什。”

  “也有可能收留阿布杜拉。”李定国也反应过来,目光凝聚。

  “很有可能。”高一功点点头。

  如果卫拉特诸部收留阿布杜拉,那就有了干涉南疆的资格,从而随时都可能出兵,给明军造成麻烦。

  虽然人家有俄罗斯人在骚扰,但他们怎么会蒙古人的想法,保不齐脑袋一热就南下了。

  那么好不容易拿下的叶尔羌,又得乱起来。

  到时候不断地放学,对于朝廷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

  “你去喀什,不要让阿布杜拉凑起青壮,争取把他俘虏,实在不行就往西赶,不能让其北上。”

  看着李定国镇定思索的神情,高一功一时间有些恍惚,这是当年的“万人敌啊!”。

  “交给我吧!”李定国冷峻的脸上微微一笑,沾染鲜血的铠甲也不换掉,直接大阔步地向外而去。

  高一功突兀一笑,这世上,有几个李定国呢?

  我还真有点嫉妒他,这小子怎么有儿子呢?

  绍武七年,春二月,龙抬头。

  皇帝出城,来到一片御田,头戴草帽,短衣短裤,不辞辛劳地亲自踩着铁犁,赶着黄牛。

  额头上的汗水不止,满脸的精神雀跃。

  在牛的前面,首辅赵舒则身着短衣短裤,牵着牛鼻子,带着路。

  而张慎言、阎崇信、吕大器等人,则一边陪合着犁,一边翻弄着杂草,播种麦种,端是汗水直流,犹如乡间的老农。

  几个皇子也不嫌脏,跟着屁股后头一起撒种子,欢快的很。

  至于其他人,只能眼巴巴地站在田埂上看着,根本就不得上前。

  这犹如历史画卷一般的场景,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参与其中。

  起居郎下笔如有神,不断地书写着,然后再删减,力求真实,情感充沛。

  同时,传教士卫匡国,则瞪大了褐色的眼珠,难以置信,一位庞大帝国的皇帝,竟然如同农奴一般,亲自下地干活。

  而那些文官武将,不仅不劝阻,反而看得津津有味,恨不得过去帮忙,参与一下。

  这种奇闻怪谈,即使来到中国数年,卫匡国仍旧有些难以理解。

  “卫道长——”这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田仁走了过来,态度亲近,低声道:“听闻你们欧罗巴画功不错,这般景象,怎能不留下丹青墨笔?”

  虽然对道长这个词有些郁闷,但卫匡国却敏锐的意识到,这是自己参与这个帝国的大事,忙不迭道:

  “您说的没错,我回去就画下来。”

  说着,他瞪大了眼睛,左右看着,甚至动员身边的传教士们一起观察,防止遗漏。

  忙活了半个时辰,哪怕只是踩着铁犁,皇帝都累得快直不起腰。

  几个养尊处优的阁老们则被太阳晒得汗如雨下,喘气如牛。

  皇子们也累得够呛,坐着都能睡过去。

  不过,这场活动,到底是有意义的。

  农业无论在何时,都是最为重要的。

  “万岁爷——”刘阿福连忙端上温水,一旁的田仁则亲自为皇帝擦汗国别提多殷勤了。

  尝了一口,带有淡淡的咸味,加了盐,补充水分。

  随后,他又原地换了一身衣裳,避免吹风着凉。

  “百业农为首,仓禀实而知礼,只有让百姓们填饱了肚子,才不会有人造反。”

  朱谊汐踏在田埂上,看着自己翻松软的一块地,长吁了口气,诚恳道:“农民,永远是最苦的。”

  几个阁老虽然萎靡不振,但到底还是附和起来。

  “农乃根本,陛下有此仁心,实乃朝廷之福,万民之福。”

  赵舒忙开口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