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提前进入南北朝?_我在春秋做贵族小说最新章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2章:提前进入南北朝?

第(2/3)页

回事,联络各村落的同时,以城邑为中心再链接村落,形成安全有保障的区域,再开展相关的农业生产。

  赵伯鲁看上去没有感到什么意外,说道:“智氏筑城多也。仅‘邺’便是雄城。”

  一开始,智瑶有点要拿“邺”当都城的意思,后来发现地理位置有点不对,再来又发现可以利用交通的便利当作一座工业城池。

  事后证明智瑶的眼光绝对正确,以“邺”为工业城池,再利用“邯郸”周边的产粮,既有交通上的便利性,又能够保证粮食供应。

  事实就是那么一个回事,当作工业城池的“邺”城,围绕它进行服务的人仅是含城池以及周边就将近十万人,太行山那边起码六七万人,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不是在开玩笑吗?

  工业化的城池距离产粮区足够近,光是运输就能够节省多少成本?至于产生的工业污染什么的,别看“邺”城的规模很大,造成的工业污染估计还没有现代一家造纸厂或石材切割厂大多少。

  不开玩笑,没有任何环保措施的话,一家造纸厂或是石材切割厂,一条河就能被祸害完蛋,或是周边会变成寸草不生的白茫茫一片。

  智瑶带赵伯鲁走上一圈,心情得到放松,还能尽情地吹牛逼,疲劳一下子纾解了很多。

  翌日。

  智瑶先后接见了楚国、越国、宋国、郑国、等等国家的使节。

  楚国使节过来想谈的事情就一件,想要赎回“渭水之战”和“茅之战”的战俘。

  两国的关系怎么样之类,楚国使节一概没有提到,有所触及也是很快转移话题。

  越国使节就强调一件事情,友好、友好、还是友好!

  能够看得出勾践想对楚国和原国骑墙,不会立刻选择一方,同时也不会轻易选择一方。

  宋国使节谈的事情比较多,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加强互相之间的互通有无。

  关于正式结盟这件事情?宋国使节隐晦提到时机有点不对,又很想原国继续入侵郑国,双方可以在针对郑国方面进行不结盟的合作。

  郑国使节所提的话题不复杂,消弭互相之间的敌视,互相更换封地的一系列后续问题。

  可以的话,郑国使节还是很想得到来自原国的支持,郑国则是继续跟宋国扛上。

  其余国家?除开老巢丢了的鲁国之外,其余小型诸侯国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

  鲁国使节的出使就干一件事情,哭,除了哭,就是哭,哭求原国放鲁国一次。

  先后接见了那么多国家的智瑶倒是没有感到什么疲惫,当夜召集三公九卿以及一些部门的重要官员,连夜开起了大会。

  “楚国与我,敌意颇大。”韩庚听完就品出这一个。

  派出使节团是一种建交,然而楚国并没有恭贺原国的建立。这就是敌意最明显的一种展示。

  楚国并没有将事情做绝,起码没有质疑智氏立国。

  这个就要提到智瑶后面将国号定为“原”那么一回事了。

  依旧使用“唐”当作国号的话,楚国提出质疑会更有法统性质,其余列国哪怕不想得罪智瑶,他们多少也要跟着“哔哔”几句的。

  那个“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可不是现在的主流,并且不能小看法统性的重要性。

  智徐吾说道:“楚君仍旧卧床不起。听闻秦医亦是束手无策?”

  瞎了一只眼的楚君章活着回到“郢”都,长期以来却是受到了病痛的折磨。

  如果没有解决发脓的医术,长久时不时发一次高烧无法得到根除,不知道楚君章还能熬多久。

  钟全说道:“楚俘不可应赎。若是开战,此些人等便是北伐之兵。遑论此俘皆有用处。”

  以前智氏是晋国的一个家族,抓了多少战俘都是自家的奴隶。

  等待智氏化家为国之后,其实奴隶也能算智氏的财产,但是私产与国有资产的界线就不是那么清楚了。

  各国的公族都是那么一回事,并非智氏这边存在特例。

  韩庚附合道:“楚俘用于修渠,如何可归?”

  在智氏没有化家为国之前,第二个五年计划只是智氏一家的事情,轮到现在的情况发生转变了。

  首先,各个家族纳赋也是存在期限,一旦服役期限超过,肯定指望着国家提供粮秣的啊。

  晋国无非就是卿位家族强横崛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