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没有下一次机会了_我在春秋做贵族小说最新章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8章:没有下一次机会了

第(2/3)页

尤其配合原国将“曲阜”变成一座用来辩论的城池。

  所以是,目前鲁国没有灭亡,可是他们也没有一国之君,处在一种三桓共治的现状。

  今次,智瑶出巡的最后一站选在“曲阜”有其原因,理由是三桓联合起来派出使者谒见智瑶请求有条件投降。

  要不怎么说鲁国人有意思呢?忠贞的特别忠贞,小人的特别小人,有些人还能将忠贞与小人两种角色同时玩得贼溜。

  楚国、越国、宋国和郑国联合起来纠集几十万大军,连续两次都打不过原国,关于这点已经被天下人看到了。

  如果几个诸侯用几十万大军都无法打得过原国,还搞得郑国最终被灭,楚国也失去了十分之二疆土,试问本就实力弱小的鲁国能抗衡原国吗?

  有些国家的人,他们明知道打不过入侵者还是会拼死抵抗,乃至于战到最后的一兵一卒,获得一个求仁得仁的最终落幕。

  而有的国家在清楚打不过之后,他们会思考抵抗到底划不划算,再将天下局势看得明白,认为一时的胜败不算什么,选择用投降的方式保存元气,等待转机到来的那一天。

  有些时候吧?盟友要让自己去扛去血拼,是不是盟友对不起自己在先?而自己察觉到了盟友比敌人更可恨,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不说,刹那间就给顿悟了。

  智瑶的出巡队伍来到“曲阜”郊外,获得了以三桓为代表的鲁国人出城三十里相迎。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原国与鲁国多么友好,鲁国侍奉原国有多么用心呢。

  当然了,原国的一些人,他们要么是早早就在“曲阜”这边,不然就是脱离出巡队伍过来,一块将可能出现的隐患排除掉,再控制好现场保证不会出现意外。

  三桓深怕引起什么误会,选择对原国的一切行动保持了最大的配合。

  智瑶在看到孟孙彘、叔孙舒、季孙强亲自来迎时,很刻意地扫了韩庚一眼,再满脸带笑地下车主动迎上去。

  这三人就是三桓当前的家主,他们亲自出城三十里恭迎就一个意思:俺们躺平了,祈求原王吃相能好看一些。

  面对完全躺平的三桓,哪怕智瑶张一张嘴就能彻底消灭,作为一国之君面对外部势力这种程度的服软,怎么能够行暴虐之事呢?

  所以,智瑶对三桓当代家主表现出了平易近人的一面,先后回应问候,再主动讲一些关于鲁国的风土人情。

  大王都这样,原国其余有分量的人立刻知道该怎么做了,无外乎就是收敛没必要的嚣张跋扈,别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尽量表现出和蔼的一面。

  司马穰苴不知道是赞许还是嘲讽,说道:“鲁国必成典范。”

  近期跟在司马穰苴身边学习的智开听得一愣,心想:“可不是嘛?”

  话说,智瑶出巡怎么会带上智开,国内没有监国的人合适吗?

  然而,始皇帝出巡一样没有安排监国人选,带上一整套中枢班子,走到哪就在哪处理公务,只是苦了来往押送公文的人了。

  就实话而言,当前原国的疆土并不算大,不完整版的郡县制刚刚执行,公务方面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另外一点,该进行的事情早就安排妥当,可能需要即时处理的事项,待在“濮阳”或是来到“曲阜”这边,驿站系统早就被智瑶给建立完善,耽误的时间也就三五天的差距。

  三五天的时间差?事情足够大为前提,致命绝对会显得足够致命。

  问题是什么?当前又不是能够即时通信的时代,并且是一个效率很慢的时代,争取时间什么的想办到太难了。

  做什么之前都留有足够的后手,对于无法办到及时通信的时代无比重要,智瑶不可能会忽视这一点的。

  三桓光棍到什么程度?他们让原军将整个“曲阜”给控制住,还约束自己的手下配合驱赶或逮捕闹事的鲁国人。

  智瑶不无苦笑地对自己的大臣说道:“三桓如此,寡人甚是无奈。”

  兼并对象太配合了要怎么办?哪怕只是为了树立典型,给予未来的敌人一个榜样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