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白眉最良_三国幼麟传笔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白眉最良

第(2/3)页

齐,官位最高的法正先开了个话茬:

  “余对于治理百姓一事,素不擅长……只可惜诸葛孔明不在此地。”

  马良亦道:“若得杨威公在此,也定有妙法。”

  他口中的“杨威公”,指得是杨仪。此人是荆州襄阳人,初为魏国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为关羽不喜,被遣至蜀中,后一直跟随诸葛亮办事。

  此人的才干姜维是见识过的,当初他领命出发荆州宣慰,一并犒赏军资便是由诸葛亮委托他一手操办。

  其人也不负诸葛亮的嘱托,短短几个时辰就将一应物资、人员筹备妥当。

  历史上,诸葛亮开丞相幕府后,多次领军出征。杨仪总是帮他制订规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礼节制度,也都由他安排和检查。

  诸葛亮深为爱惜杨仪的才干,在历史上的北伐时期,迅速将他提拔为丞相长史,加绥军将军,隐隐为丞相幕僚中的第一文臣。

  但此刻诸葛亮和杨仪皆身处蜀中,众人也只能徒呼奈何。

  而场中诸人接不善于统筹,商量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什么结果来

  姜维作为武将,本一直沉默,见此情状,便建议道:

  “不如我等先将此行困难之处指出,再逐一设法加以解决,集思广益之下,指不定便能找到办法。”

  他这个是后世通行的分解法,对于一筹莫展的诸人来说,确实有震耳发聩之感。

  王甫在关羽北伐时,当得是督粮官,首先发言道: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十万人人吃口嚼,每日消耗粮草无数。东吴虽然首拨送来十万石,但刨除要支应大军部分,恐怕仍有缺口,不知该如何筹措?”

  古代出行,不过“衣、食、住、行”四个关键,此番西徙,“衣”字百姓皆能自给自足,这个“食”字才是摆在第一位的难处。

  但见马良沉思片刻后,便道:

  “百姓十万口,其中男女、壮弱、老幼各半。料难从紧,便以每人每口消耗四斤口粮计算,每日需筹备四十万斤,约合三千石。”

  “此行自秭归出发至锦官城,沿途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