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我们的青春_全职艺术家主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我们的青春

第(3/3)页

听众脑补吗?

  歌词当然还是有的,这段整活只有那么两句,歌声却始终没断,旋律排列的非常紧凑:

  “吹着前奏望着天空”

  “我想起花瓣试着掉落”

  好像刚刚只是恰如其分的皮一下,后面的歌词竟然圆了回来:

  “为你翘课的那一天

  花落的那一天

  教室的那一间

  我怎么看不见

  消失的下雨天我好想再淋一遍

  没想到失去的勇气我还留着

  好想再问一遍你会等待还是离开

  ……”

  有观众会心一笑。

  突然放音阶的骚操作,反而让大家更为注重对歌词的发掘。

  教室。

  翘课。

  下雨天。

  春心萌动的少女和少年。

  几个关键词勾勒出一幅经典的校园画面。

  好像是来自青春的风儿轻轻吹袭,怀旧的味道开始弥漫。

  而孙耀火的副歌演唱便在这时自然展开,没有用之前表现极好的高音,仿佛一切水到渠成:

  “刮风这天,我试过握着你手

  但偏偏雨渐渐,大到我看你不见

  还要多久,我才能在你身边

  等到放晴的那天

  也许我会比较好一点

  ……”

  歌词没有羡鱼之前的妙笔生花。

  这一次,羡鱼的目标似乎是“妙笔生情”。

  从直接上音阶的片段开始,就带着点孩子气的感觉,仿佛在无声的炫耀:

  吊不吊?

  这份稚气未脱,本身便难能可贵,简单到直白,一如青春期的孩子般单纯。

  暗恋。

  青春期的悄然萌动。

  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告白啊?

  有人谨小慎微的尝试后又默默的放弃。

  好在天空下着雨,所以谁也分不清那是雨水和泪水,就好像谁也不知道,这个雨天的谁在流泪。

  等天晴了就好了。

  青春幻化为记忆。

  孙耀火的歌词为听歌的人,勾勒起人们脑海深处的那个往昔:

  “从前从前

  有个人爱你很久

  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

  好不容易又能再多爱一天

  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还是说了拜拜

  ……”

  叶蓝的“青春”是一场盛大的恋爱。

  孙耀火的“青春”是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时间可能一年,可能两年,也许是三年,也许更久。

  只有“拜拜”。

  没有“告白”。

  没有想象中的轰轰烈烈。

  作词思路似乎和《老男孩》一样。

  这是一个人们都忽略的角度:那是校园生活里一个个年轻的男女,面对有好感,甚至彼此有好感的那个心上人,因为没有勇气说出口的喜欢,而化为永远的心结和遗憾。

  是啊。

  青春期呢。

  最孩子气的时候。

  那些表面看着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孩女孩们,似乎唯独对“喜欢你”格外的羞于启齿。

  怎么告诉你?

  是借风拥你?

  还是借雨牵你?

  或许更多人只能在同学聚会的时候,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故意大着舌头,借着三分酒劲道出那七分真意:

  “我上学那会儿暗恋班里的你来着。”

  这时候的你一定也会感慨出这一句,没想到失去的勇气我还留着。

  脸红也没有关系。

  你可以说是因为喝酒上脸。

  就好像下雨那天你明明偷偷流过泪,偏偏要说那是雨水。

  是的。

  等待明天的老男孩,才是绝大多数逐梦者的归宿;

  想回到过去的《晴天》,才是绝大多数成年人的青春。

  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

  直到故事最后。

  直到毕业那天。

  同学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你暗恋的她轻轻挥手,用两个字干净利索的结束了你的青春:

  “拜拜。”

  你一定想再吹一次风。

  你一定想再淋一场雨。

  你一定想回到那个校园,不借风不借雨,只是趁着花还没落,趁着勇气还未消散,说出那声当初没能开口的告白。

  费扬的《老男孩》唱哭了观众。

  孙耀火的《晴天》没有让观众哭出声,往事早已随风而去,只是难免让人唏嘘与感慨,那是遗憾被勾起后的淡淡无奈:

  那会应该告白的。

  未必是那个雨天。

  至少赶在毕业之前。

  虽然不知道,你会等待还是离开?

  雨过天晴了,就好像好像那场雨从来没有来过,或者只是藏在了你的心里。

  “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还是说了拜拜……”

  当孙耀火哼唱出最后一句,人们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在听歌,还是在听自己的青春回响。

  ——————————

  ps:今天对污白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用这首歌感慨一下周董给青春留下的痕迹,然后推荐一下朋友的新书《我的无限有副本》,下面有链接。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