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盛情难却_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主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0章 盛情难却

第(2/3)页

人一些帮助,不说指引方向,但只要能起到一丁点启示作用也是极好的。

  其次,也是想通过这个机会让全世界的人可以了解到我们国家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

  黄记者:从交流生到博士后,你和你的团队在研究项目时,基本都能取得出一些很有价值的成果,多次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这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绝对是“奇迹”,你是怎么做到的?

  陆时羡:很简单,其实每一个项目的启动都不会只是头脑一热,如果最后不能取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功,就代表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非是一次性就能成功,不是外界看上去我们每次都能成功,好像很简单的样子。

  成功其实并不容易,要抱着最细致和严谨态度对每个研究环节把好关,不能一味的冒进求快。

  所以在我看来,对的方向和踏实的脚步才是前往终点最快的路径。

  说到这里,黄记者一边鼓掌,问到了最后一个问题。

  黄记者:纵观你的所有学习和研究经历,你觉得哪段时间最让你印象深刻,对你有什么影响?

  陆时羡:这其实是两个问题,我也分成两个部分来回答。

  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最让我难忘的应该是准备生物竞赛的那段时间,我很感谢当时我的竞赛老师。

  现在回望过去,她教我的东西虽然非常浅显,但却为我在今后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并且让我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我的研究经历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UCD时期的“依米项目”,这段经历对我而言非常重要。

  不仅给我带来了两篇Cell论文,一篇Cell封面文章,最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带领一个团队走向成功。

  黄记者:感谢你的配合,最后我想问一个不算问题的问题。

  请问你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陆时羡:我建议不要给年轻人建议。

  因为年轻人是未知命题,不应该被定义!

  黄记者:......

  到这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