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没规矩_从1983开始顶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四十三章 没规矩

第(2/3)页

灯炽热,空气在密集的人群中辛苦流转,溜进来的飞虫嗡嗡盘绕。

  “众所周知,剧组油水足。”

  嚯!

  许非开口第一句,就让众人精神了。

  “制片、财务、道具、服装、司机、场务,吃饭、茶水、住宿、油料、后勤,从上到下里里外外,几乎每个环节都有捞钱的方法。”

  “许总,您得相信我!我一分钱都没贪过!”

  刚起个头,生活制片就吓死了,屁滚尿流的跳出来。

  “滚一边去,没说你。”

  “诶诶!”

  那货又急慌慌跳回去,擦擦汗,不是我就行。

  “近些年投资影视的越来越多,我是指电视剧。有不少老板向我抱怨,太黑了啊!

  一部投资1600万元的戏,被贪掉的总钱数能达到600万。

  那怎么贪的呢?

  最普遍的是吃回扣。一个剧组吃喝拉撒,都由生活制片去办,那承包这些工作的单位,自然要给回扣。

  狠一点的克扣待遇。

  一份盒饭标准10块钱,他订5块的。一个标准间200,他订100的,往里加床,一屋睡三四个。

  当然他们看人下菜碟,大牌明星不敢,小演员随意。

  我听过一个最牛,他有两本账,一本真账,给自己看;一本假账,给投资方看。

  真账是9万多,假账是500万,相差50倍有余。那部戏拍下来,这位制片入手了一辆奥迪。”

  “……”

  全场鸦雀无声,既想听又害怕。

  “想80年代,影视业重新起步,我经历过那个时期,在场也有。

  那会什么样?一天补助5毛钱,潘红、刘小庆也得排队打饭。没人琢磨私利,就为了把戏拍好。

  什么时候变的呢?90年代商业大潮,浮躁了,钱多了,想的多了。

  如今钱更多,更浮躁,那些捞钱的人何来的胆量?

  一是欺负资方是圈外人,以创作的名义把他们规避在外,视剧组为禁脔,派系林立。

  二是上下串通,乃至导演和总制片默许,统一分成。连选外景的哥们,都敢把场租费翻三倍报上去。

  一顶草帽5千块,一双麻鞋1万块,一件群演的衣服几万块……

  资方说没有必要,他们说你不懂艺术。资方说买的贵了,他们说钱不是省出来,是赚出来的。

  这套说辞打退了很多人。

  我是资方,也是圈内人,诸位朋友给面子,没欺瞒到我头上。

  本片开机半月余,一日三餐加宵夜,统一由酒店负责。今儿晚上吃的红烧肉、烧芸豆、鸡蛋汤,每份10块,共230份。

  三样菜,10块钱包送,菜谱公布,这叫标准。

  你们吃的不是这三样,跟制片讲,跟财务讲,跟酒店讲,跟影视城讲,乃至跟我讲,我欢迎。

  服装道具,由服务公司提供。一场戏需要多少花盆,通常提供一组,备份两组,以免不够使用。

  再缺的,跟下面的厂子沟通,连夜赶工制作。成本价,批发价,都在纸上。

  这特么也叫标准!”

  “……”

  说的好像很散,陈可新起初纳闷,听着听着只觉后背发凉。

  有部电影叫《武侠》,金城武在戏里戴了顶草帽。服装设计叫吴里璐,香港人,为了找到“帽檐宽、透光好”的草帽,找遍全世界的古董帽。

  “最后一批我在美国定了30多个,每一顶都4、5千块人民币。而金城武戴的那顶,全世界只有一个,随身用保险箱装着。”

  当然,这帮人现在没操作,因为许老师制定的体系,而且《十月围城》的服装设计是大陆的。

  但他仍然后背发凉。

  他懂对方为什么要讲这番话。

  “你们拿着剧本找我投资,我让你执导,让你监制,找诸位进组,这叫工作。你做的不好,想做的人一大把。

  大陆的兄弟以前穷惯了,香港的兄弟以前阔过,都理解。

  陈导演一场戏,砸了八十个花盆,那是为了戏,OK。

  你们打扫收尾,也砸了几十个,谁来解释一下?

  报社的灯两天换一套,明明稍微注意一点就能免于损坏,谁又来解释一下?

  到这里来,吃喝拉撒自问没亏待,但这不是你们肆意浪费的理由,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