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改变审美_从1983开始主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六章 改变审美

第(2/3)页

不像后世,看女装都看吐了,男扮女装还非常新鲜,特别葛尤那个造型,那个气质。

  碎花衬衣,顶着长发,丝巾包头。

  拔新领异,惨不忍睹!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食堂夸张的响动引来了教练,灯光大亮,几个姑娘排排站被训话。

  巴拉巴拉一通骂,喜庆的小姑娘忽然举手,“教练,是我们不好,您让我们看完吧,最后一点了。”

  “嗯?”

  教练气乐了,“有本事啊,还让你们看完?那不演完了么,一天就两集,咦?”

  大家一块扭头,发现片尾过后,居然又出现了一幕画面。

  那是一段短短的默剧,黑白画面,卓别林时代的风格。

  谈不上什么情节,葛尤穿着标志性的衣裳,在街上闲逛,遇到何兵调戏徐凡,上去英雄救美,结果被揍。

  在戏里,几个文艺青年花了极低的成本,为白奋斗拍了这部短片。

  在戏外,许非琢磨了好久好久,花费远远超过“极低”。

  他就是要一种古老的,原始的影像状态。全程没有声音,画面粗糙,不时有划痕出现。

  徐凡被救后,并没有一见倾心,跟着王志闻走了。最后一个镜头,葛尤鼻青脸肿,对着镜头在笑。

  短片本身没什么,但配上前面他被各种戏耍,拼命坚持,追求梦想……便似注入了某种灵魂,令人目不转睛,无限慨叹。

  那个姑娘睁着大眼睛,更是悠然神往。

  ………………

  冯裤子有句很著名的言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有那么多垃圾电影。”

  不完全对。

  当《小时代》在2013年拿下4.83亿的票房时,别的投资方一看,呀哈,原来这种撕逼智障的影楼风就能让观众满足,咱们也拍。

  当《孤岛惊魂》以不到500万投资,回收9000万票房时,人家一看,呀哈,原来粉丝的钱这么好赚,咱们也拍。

  当鹿版《盗墓笔记》突破10亿时,人家再一看,呀哈,原来流量+大IP简直绝配,咱们也拍。

  当一部烂片,由于各种因素获得成功时,必然会有一大批跟风之作,且不断突破下限。

  投资方——制作方——观众,影视产业链是一个圆,并非单向的,都为要烂片大行其道负责。

  还有一句更著名的话:“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也不完全对。

  有些时候,审核者违背观众意愿。但还有些时候,人民群众的审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市场和审美都需要培养,看看国内的环境,从09年到19年,这就是一个观众审美由低到高的过程。

  明白啥叫好片,啥叫烂片,并且自觉抵制烂片。

  那放到八十年代,情况更严重,一群极度饥渴的观众,根本辨别不了啥叫好,啥叫烂,有的看就行。

  而《胡同人家》的出现,不能说大为改观,起码对部分观众产生了影响。

  首先得明白,这是一部情景喜剧,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然后得会看,知道哪块是包袱,哪块应该笑了。

  比如老天津卫听相声,你是不是行家,就看你会不会叫好。

  第一部打基础,先让观众接受,第二部全面开花,节奏同步,这叫会看了。

  《胡同2》播出数天之后,《京城青年报》的互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