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巧娘给巧儿开门_我,董卓,爱民如子无错字完整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 巧娘给巧儿开门

第(2/3)页

便转移话题,又道:“若在下为大司农丞,正好有件事需向太尉商议。”

  “何事?”

  “修渠。”荀彧言简意赅说完,又详细道:“太尉最近出台惠民助民之策,令万民归心,干劲十足,已多开垦出数千顷荒田。”

  “然田光有肥不行,还需有水灌溉。洛阳八水环绕,实乃肥沃之所,若不兴修水利,实乃暴殄天物。”

  “唔……”老董思忖片刻,道:“先将远离水渠的荒田划为军屯,老夫正巧寻到一种耐旱的作物,产量极高,生长周期也短,正好夏种秋收,不耽误今年的产量。”

  昨日从田间地头儿回来,老董发现民心值已接近临界点。正好百姓也给了他刺激,今早才将小金库都贡献出来。

  然后惊喜发现,农业商城并非只给一颗土豆苗,竟是有多少可耕作的田地,便可提供多少。

  刚才又正好提出了屯田之策,前段时日还俘获了大量的关东俘虏,需接受劳动改造——有地有人,只差耐旱的作物……

  这不是巧娘给巧儿开门,巧到家了么?

  “耐旱的作物?”荀彧也觉太巧了,巧得让他怕老董被人骗了:“是何作物,在下为何从未听说过?”

  “老夫也没听说过,当地猎户称作为土豆,经常饿了烤着吃……”

  说着便眼睛四瞅,看到李儒后双眼一亮,道:“嗯,呃,是绣衣使偶尔在一处荒山发现的。”

  李儒何其乖巧,对自身的定位十分明确:绣衣使就是个筐,有啥不能明说的,就往里面装。

  一方面他笃定老董还有其他的特务部队,另一方面危机意识又很强,就很乐意背锅打掩护:“不错,正是绣衣使前些时日发现的。”

  “唔,此事就由文若、公达、伯达三人商议一番,拿出个方案来。至于修水渠一事,再稍微等一下军工厂那边的消息。”

  荀彧当即一喜,道:“可是有助于修渠的事物发明?”

  “嗯,钧儿最近正在研制水泥。三合土的造价太贵,用来修渠劳民伤财,还是等水泥研制出来再征调更卒。”

  “善!”荒田不耽误今年的收成,修渠又可能会有便宜的材料,荀彧当然点头同意。

  “还有他事否?”

  “太尉,军屯的话,在下这里或许也可抽调一部分兵卒。”荀攸随即开口,道:“昨日太尉提的裁军一事,在下已拿出方案。”

  说着,由小黄门孙英交给老董。

  裁军一事,老董当然是不想的。可打了两次仗后发现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