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治国,我不会。_儒道诸天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3章 治国,我不会。

第(2/3)页

美的平衡,才是最理想。秦至庸讲学,给所有的学生讲的都是一样的学问,因为学问,就是真理,是不会因为个人意志而改变。同时,秦至庸也要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

  一路走来,李世民见过太多的饿殍。

  关中一带,是李家统治的区域范围,情况还算好点,出了关中,百姓们简直就是民不聊生,都已经活不下去。

  李世民说道:“秦先生,您博古通今,知识渊博,不知可否教世民兵法和治国之术?”

  秦至庸说道:“二公子少年从军,看过不少的兵书,李靖将军更是兵法大家,以后你们可以相互交流。至于治国……秦某一介书生,会点拳脚,没有治理过国家。到底该如何治国?其实秦某也不知道。”

  治国,从某种程度来说,比起做科研更难。

  科学,就像是数字,有一就是有一,不会变成二,物质能量是守恒,只要发现了某种规律,就能运用规律。

  不像是人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随着心境越来越高深,对心理学更深入的研究,秦至庸已经逐渐体会到了“治国”的难度。

  如果是以前,有人问秦至庸如何治国,秦至庸或许会夸夸其谈。可是他现在不敢了。

  《道德经》记载:“治大国如烹小鲜”。

  可见,就算是圣人谈到治国,都要小心翼翼,谨慎再谨慎。

  秦至庸再厉害,精神境界也没有达到圣贤的境界。

  秦至庸说道:“半炷香的时间已过,休息好了吧?走,咱们继续赶路。”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已经休息好了。对了,秦先生,世民有个疑惑。”

  秦至庸道:“二公子请说。”

  李世民说道:“秦先生不是朝廷官员,没有和杨广见过面,为何决定要去吊唁杨广?”

  秦至庸沉默了一下,说道:“杨广在位期间,功过我不予置评,但是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咱们华夏的皇帝。秦某好歹有些名气,是大家公认的大宗师强者。我应该去吊唁。”

  杨广三征高句丽,开凿大运河,功绩算得上是利在千秋。

  单凭这两条,秦至庸就要前往江都去参加杨广的后事。

  …………

  徐子陵带着五百多人,赶到了大隋和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