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汉风唐韵_晚唐浮生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汉风唐韵

第(3/3)页

走之前,看了看僧舍。

        上百名孔武有力的僧人刚刚训练完回来,将各种锋利的器械挂到架子上,然后列着队做晚课。

        又是一番震撼。

        以前听闻于阗国主李圣天身边的五十僧兵皆有以一当十之能,觉得颇有夸大,如今看来,或许是真的?

        喝完一盏茶后,二人告辞离开,出了同光寺。

        阴沉的暮色下,他们看着坐落在皑皑白雪之中的寺庙,飞檐峭壁、宝相庄严。再回想起寺院的庄客,即便是蕃胡之众,也开始学习汉家语言,并被牢牢地管束、组织了起来。

        西域的变化,在一点一滴地生成。假以时日,定然会天翻地覆。

        ******

        腊八节后,雪又大了起来。

        邵树德无奈,只能停在焉耆,准备就地过年。

        也幸好这个地方发展了一年,稍稍有了些底子,且作为重要的后勤转运中心,存有大量粮草,不然还是得冒雪赶路。

        十二月初十,他召见了焉耆府大大小小的官员:新任焉耆尹萧处谦、少尹朱延寿、司录参军事王栋、功曹参军事牛知业、焉耆令张仁愿等人。

        萧处谦是原沧州刺史。王师攻取沧景镇时,他就上任了,替朝廷稳着当地的局面。此番调任焉耆尹,仕途被很多人看好。

        朱延寿无需多说,淮南降将。龙虎军没了后,他被安排了焉耆少尹之职,属于“军转干部”。你可以认为这是给他的安慰,也可以认为边塞之地需要武将帮着把控点局面,都没错,事实上两方面因素都有。

        王栋是原龙骧军副使王虔裕之子,当年诸葛爽推荐的两位大将之一,其人已经去世。

        王栋本人是荫官出身,干过县尉、主簿,经验还算丰富。

        牛知业的背景与王栋差不多,国子监萧符的女婿、诸葛爽推荐的大将牛礼之子。

        张仁愿是张存敬之子。他倒不是荫官出身,而是正儿八经的进士,今年才二十一岁,可谓少年得志。

        “焉耆土地还够吗?”外间下着鹅毛大雪,室内温暖如春,邵树德既然决定留下,便不再多想,打算过问一下本地军民事务。

        “陛下,臣等自去岁开始,便组织百姓开挖沟渠,平整田亩,一年有余矣。”萧处谦说道:“田很多,而乏人。”

        “粮食呢?”邵树德问道:“若多了万余口人,能支应吗?”

        “两万人以内,应可勉强支应。只是,疏勒、北庭那边,可需焉耆转输粮草?”

        “你们管着自己就行。”邵树德说道:“既如此,朕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明年正式组建焉耆府州兵,朕会从横野、落雁二军中抽调三千人,连同其家小,一起迁来焉耆。记住,这是三千户人,要计口授田,一家给个二十亩地,你们看着分配。”

        “臣遵旨。”萧处谦应道。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中原移民多了,他们可以带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耕作更多的田地,产出更多的粮食。

        粮食产量多了,又可以容纳更多的新来移民。

        这些中原移民扎下根后,可以同化蕃人,稳定社会秩序。而社会秩序的稳定,又会促进农工商的发展。

        这是正反馈,也叫滚雪球。文雅点说,做时间的朋友。

        焉耆的变化,他已经看在眼里。

        回京之后,他会持续关注西域的大小事务,继续往这边投入更多的资源。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