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两位状元_晚唐浮生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两位状元

第(3/3)页

,则国朝又增收入。

  应该说,非常有见地。

  邵树德看了也觉得非常惊艳。

  福建茶之所以产量、名气都不大,与福建的发展程度有关。

  大夏开国之后,福建还屡遭动乱,洞蛮与官军打得不亦乐乎,王氏家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上位发家的。

  战争一起,自然损失不少人口。即便有北人南迁,但人家第一站是淮南,第二站江南,经层层“过滤”之后,来到福建的人已然不多了,能弥补战乱损失的人口,就已经不错,甚至根本无法弥补——大量叛乱洞蛮被发往辽东。

  整个福建道,目前只有四十余万编户人口,可能是全国人口最少的一道。为此,当初福建置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将福建五州并入江东道即可,可见一斑。

  邵树德非常认可徐寅的思路,认为这样有助于发展福建地方的经济,增加人口——这种人口不需要官方花钱移民,他们受经济利益驱动,会自己跑去福建。

  而且,经济发展了,编户齐民的阻力就没那么大了。洞蛮也没那么头铁,最终会在经济、军事的双重打击下,渐渐归顺,福建一道就算安稳了,成为又一个开发完毕的地方——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上百年甚至更久。

  读完策文后,邵树德果断授予徐寅秘书郎的官职,让他与陈逖一起,成为仅有的两个秘书郎。

  “耶律郎君——”徐寅看了眼远处被众星捧月的陈逖,笑道:“进士录了108人,农科才32人。从今往后,咱们还得同舟共济啊。”

  耶律全忠默默点了点头。

  派系问题,无论哪朝那代,都从来没有消失过。

  为了自己的日后的仕途,他也得站在农学这一边。

  坊中传闻,108名进士除少数当朝官外,绝大部分前往各道,担任县一级的九品官员,即县丞、主簿、县尉之类。

  少数佼佼者,直接授予县令之职。

  32名农科中举士子,除徐寅外,没有一个县令,全部是县里面的佐贰官员。更准确地说,绝大多数是县尉。

  原因是中书侍郎赵光逢上奏,提及县尉的职责:“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

  简而言之,一县之中,县令总揽全局。

  县丞是县令的副手,就职责范围来说,与县令差不多,但屈居于县令之下。

  主簿负责县衙文书、政令、账册、出纳、考核等方面。

  县尉负责本县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有点类似“常务副县长”。

  赵光逢认为,将农科举子放在县尉的位置上,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精于实务的优势。

  圣人以为然,准奏。

  消息传出,大伙恨透了赵光逢这“贼子”。

  以下县为例,县丞正九品下,主簿从九品上,县尉则是从九品下,最低一级的官。

  起步就比人家低了一两级,能不恨么?

  另者,县尉是最辛苦的,也容易背锅。虽说能锻炼人,但谁要这个锻炼啊?

  所以,赵光逢被人痛恨就很正常了。

  “哈哈,看来你也明白了。”徐寅端起酒杯,道:“咱们自己人得团结啊。”

  耶律全忠亦端起酒杯回敬。

  当官,确实需要互相帮衬。不但农科举子要团结,待将来有了算科、法科举子,也要与他们团结在一起。不然的话,好处都被进士拿走了,那怎么行?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