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考功_晚唐浮生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考功

第(3/3)页

判,有人审核,有人监督,还留有文字记录。但在实际操作中,宰相的意见是最重要的。

  赵光逢让考功司“慎重”,说得比较隐晦,其实就是让他们别故意使坏。

  圣人的态度,无人不知。

  进士扎堆的吏部,可别乱来,若事情做得难看了,政事堂的宰相们也要受牵连,故稍稍提醒一下。

  萧蘧见没什么事了,打算起身离去。

  赵光逢连忙拦住,道:“亚隆河谷之事,萧侍郎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说起这事,萧蘧有点想笑,但他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因此一脸肃然道:“圣意册封延孙为忠勇亚隆王,吐蕃那边亦无反对,愿拥延孙为主。对朝廷而言,惠而不费,有何不可?”

  当然,单说这事确实没什么可笑的。

  吐蕃四分五裂,割据战乱不休。但时至今日,只有极少数由农奴起义领袖转化而来的新贵族称王称霸,绝大多数官员、军将、贵族仍然以赞普下属自居,没有自立。

  这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中原有点不可思议,但吐蕃自有国情,属实正常。

  从亚隆河谷赶来的使者们已经与延孙见过面了,过程比较顺利,最终决定拥延孙为赞普。如今只需派人回去知会一声,后方的将官们分配好利益,延孙就能回去当赞普了——局促于亚隆河谷一地的“小赞普”。

  圣人在这件事上的决断没毛病,诸位宰相、枢密使也没意见。

  一文钱没花,就出一纸诏书,名义上得了一个藩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萧蘧想笑的是圣人给铁哥的次子赐汉名一事。

  最初打算赐名“邵知怙”,当时在场的萧蘧赶忙隐晦地劝阻。

  熟悉大夏的都清楚,圣人赐名者,得“知”字辈的,一般都没那么简单。

  你给“知”字辈就算了,赐名“知怙”是何意?太明显了吧?

  还好,圣人最终听劝,赐名“知归”。

  延孙的独子汉名“邵知非”,当时萧蘧就有劝圣人更改的冲动。

  你“用”了人家妻子,生了孩子,更打算让这个孩子继承大位,还取这个名字,有点过了啊。

  “萧侍郎所言极是。”赵光逢点了点头,道:“那就这么定下了,在离京之前,加紧办理了吧。”

  忠勇亚隆王册封完毕,延孙自可回去当他的赞普,但妻儿留在京中为质,这是大夏的规矩。

  他走后,就剩象雄那边了,问题不大。下半年的时候,铁哥应该也能回去当个“小赞普”。

  他们哥俩这一搞,偌大的吐蕃,可能就再也无法统一了。

  对大夏来说,这不是坏事。

  你们越分裂、越弱小,“汉地狮子赞普”、“经典皇帝”、“孔子小化身赞普”才更容易发挥影响力。

  不知不觉间,这个天下竟然这般广阔了。

  单从土地上来说,很多地方没费多少力就拿下了——至少名义上如此。

  遥想开国前后,王师攻伐二朱、王师范、河北诸镇,打得那叫一个胶着。

  打完之后,地盘也没见扩大太多。

  但到了最近十年,大夏开疆拓土简直可以用“鲸吞”来形容。

  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只能用水到渠成来形容。

  赵光逢几乎与萧蘧同时抬头,看向挂在正厅中央的舆图,然后目光碰触,相视一笑。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