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忧虑_晚唐浮生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忧虑

第(3/3)页

贞说道:“真说起来,这其实是个机会呢。”

  段义宗欲言又止,忧心忡忡。

  杨干贞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

  他外表粗豪,嗜杀人,武人气息非常浓,但也有点小狡猾。

  郑买嗣篡权上位,杨氏就不行吗?事实上他一直在等机会呢。

  不过即便打倒了郑氏,他也不会轻举妄动。因为郑氏宗族数百人,很多子弟在各处为官,势力并不小。最好的办法,还是推一个家族到前台,让他们来当恶人,先剪除郑氏残余势力。待这项工作完成后,他再灭掉这个家族,届时或登基称帝,或在下面做个权臣,进退自如,岂不美哉?

  国中持此看法的大族并不少,比如西洱河大姓高氏就就是这个想法,傻子才跳到前台当皇帝呢——当然,比起高氏,杨干贞对帝位还是有那么点兴趣的,届时看情况再说了。

  “唉。我一直劝陛下向南扩张,彻底吞并骠人诸国,随后灭掉蒲甘、真腊。”段义宗说道:“中原大国,岂能轻犯?要吃大亏的。”

  “布燮这就不对了。”杨干贞说道:“骠人有什么?穷得掉渣。还蠢笨如猪,欺负他们有什么好处?北上中原就不同了,如果能掠一些士人、工匠回去,于国有大益。这么说吧,十个骠人也比不上一个中原人。”

  “哼,利令智昏。”段义宗冷笑道:“若北上出兵,杨帅可愿为先锋?”

  杨干贞避而不答,哈哈一笑,糊弄了过去。

  段义宗的脸色愈发冷峻。

  他当然知道,中原对南诏、大长和国的吸引力有多大。就说他自己,极好诗文,来中原后,也留下了几篇诗作。

  皇弟郑昭淳,更是一枚读书种子,诗词歌赋、文章典籍样样精通。

  便是前朝皇族蒙氏,也多习诗文。蒙隆舜就曾用《春秋》里的话在徐云虔面前卖弄,虽然结果并不好。

  南诏、大长和的这种情况,让他想起了前唐东北的一个国家:渤海。

  听闻渤海国每年都有人到长安学习,不断有人考中宾贡进士。南诏在这方面有些差,贵族子弟多在成都学习,甚少有人考宾贡进士,文气比起渤海国要差不少。

  夸张点说,大唐曾是周边各国精神、文化上的母国。各国上层皆以至前唐学习、考试、做官为最高追求,并以获得当地人的肯定为荣——段义宗有五首诗被收录进《全唐诗》,被高骈建议杀死的南诏迎亲使臣杨奇鲲等辈也有《途中诗》,各有词藻。

  从感情上来讲,段义宗不愿进攻中原。

  从理智上来讲,他也不愿进攻中原。

  奈何夏主要征西域了,国中很多人应该以为得计了吧?考虑到朝中微妙的局势,段义宗更觉得战争或许无法避免了。

  这个认知让他很沮丧。一旦北伐失败,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蒙氏已经退场,但国中还有高氏、杨氏甚至他们段氏,这些大族会怎么做?

  郑氏的国祚,不会没有几年了吧?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

  段义宗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深重的忧虑,踏上了归途。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