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乡村_晚唐浮生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乡村

第(2/3)页

好了,但这多半不可能。

  给乡间土豪找点赚钱的路子还真不容易啊,他们最看重的估计还是土地。

  家家户户都有宅园,种了些瓜菜,这与汴州乡间所见大不一样。

  开封、浚仪二县,农户宅园内普遍种桑树,几乎可以说所有空地都种上了。有种得多的,甚至农田里都种上了,令人称奇。

  河南府这边可能多西北、草原移民,不太会种桑,也没那么技术,以后要多改进。

  王卞在乾州就搞得不错。十五亩宅园,多种桑果,农田里执行三茬轮作制,产粟麦、牧草、羊毛,竟是绢、呢都有。

  不过村中也有经历过张全义时代的河南府老人,他们是会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

  “杖翁家中有几亩地?”邵树德坐到了一家院子里,看着宅院内的桑树和菜畦,问道。

  “托大王的福。吾儿上过几次阵,得河南县宅园十五亩、旱田三十亩。”老人回道。

  “年收几何?”

  “回大王,年收四十斛粮。”

  这其实是平均数了。

  传统的两年三熟制耕作模式下,粟麦、杂粮轮作,可收不到八十斛的粮豆,平均一年接近四十斛。

  “十五亩宅园,八亩种桑,可种五十株,得绢四五匹。余地种瓜菜、枣榆。三年之桑,斫断,可为浑心扶老杖,一根值三文钱。十年之桑,中四破为杖,一根值二十文,可制马鞭、胡床。十五年,任为弓材,值三百钱,亦堪做履。裁截碎木,做刀把,一个值三十文。二十年桑木,可做犊车材,一乘值万钱。”邵树德还没问,杖翁继续说了下去。

  邵树德连连点头,耐心听着。

  种桑的利润还是高。一年得四五匹绢,以中原绢帛的质量,2500-3000钱是有的。如果都是十年的桑木,那也值四千钱,平均一年四百。碎木拿去做刀把、锥子,估计也有几百钱的收入。

  桑木年代越久越值钱,种到十五年,可以拿去制弓,更值钱了,平均一年可得千文。

  国朝初年均田制,国人认为“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即可“衣食即有余,时时会亲友”。可惜均田制后来败坏了,那就没办法了。

  中原地区制造财富的能力,确实让人惊叹!

  在邵树德完成农业改革之前,居然还有人认为差不多的人口,朱全忠怎么比你还有钱。

  攻灭梁镇后,裴迪曾经和邵树德说过,新迁来河南府、汝州的西北人爱种果树,这习惯该改一改,宅园就该拿来种桑。邵树德许之,如今更坚定了他的看法。

  中原的自然禀赋,不是西北可比的。

  哪怕是发展牧业,中原也是远超西北、草原的顶级牧场,平均一个中原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西北强出太多了。完成农业改革之后,西北将被完全比下去,以后可以以中原为根基了——当然邵树德暂时是不会这么做的,关西还是老底子,但关西生产财富的能力弱于关东也是事实。

  中原农田进行三茬轮作制改革后,粮豆产量会略有减少,但多了不少肉、奶、皮、毛,整体收入大大增加。宅园继续以前的经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