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_晚唐浮生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

第(3/3)页

单一的角度。

  “灵武郡王既有意增录进士员额,消息传出后,定为天下士子称颂。”骆全灌拍了一个马屁,笑道:“不知道多少考了十余年不中的士子要喜极而泣了,可尽收人心矣。”

  邵树德笑了笑,又问道:“授董昌越王之事定下了吧?”

  “定下了。天使已经出发。”

  “越王府官署的规制如何?”邵树德不动声色地问道。

  国朝的亲王封爵制度,玄宗朝是一条分界线,前后政策迥异。

  贞观十一年,太宗决定封建。

  共封了荆州都督荆王元景、梁州都督汉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礼、潞州都督韩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则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咸令子孙世袭”。

  但大臣们激烈反对,只实行了两年,便取消了世袭,但诸王外刺制度还继续施行着,只不过需要迁转,同时不能世袭了。

  玄宗继位后,废了此项制度,他将诸王全部软禁在长安,只遥领刺史。软禁之地当时叫“十王宅”,现在叫“十五王宅”,北司有个职务就叫“十五王宅使”,负责监视诸王。

  封建那会,亲王官署编制看得可真叫人眼馋,亲王府下辖亲事府、帐内府、亲王国三个机构。

  亲王府有傅、友、文学、祭酒、长史、司马、主簿之类的官员。

  三大下属机构中,亲事府有典军二人、副典军二人、执仗亲事十六人、执乘亲事十六人、亲事三百三十三人,共369人。

  帐内府品秩如亲事府,人数稍多,有667人。

  亲王国,有令、大农、尉、丞、录事等官职。其中,国令、大农掌“通判国司事”,国尉掌“判国司事”,国丞掌“付事勾稽,省署钞目,监印,给纸笔事”。

  联系上亲事府、帐内府的典军、统军、护军、别将、校尉及亲王府直辖的仓、兵、铠诸曹参军事,好家伙,编制齐全,又掌军又管民,还能调动州县兵,一开始还是世袭,妥妥封建。

  但玄宗是经历过政变的,他收权了……

  被收权的诸王日子都不好过,有人甚至连王府都没有,处于被监视状态,和之前完全是两码事。

  “回灵武郡王,朝议之后,董昌封越王,亲王府有傅一人,从三品;长史一人,从四品上;司马一人,从四品下;咨议参军一人,正五品上;友一人,从五品下;掾一人,正六品上;属一人,正六品上;主簿一人,从六品上;文学二人,从六品上……”骆全灌一口气说了不少有品级的官位。

  “还有亲事府掌仪卫事,帐内府领陪从事。”骆全灌继续说道。

  “没了?”邵树德问道。

  “没了。”骆全灌低头答道。

  邵树德嗯了一声,没说什么。

  和郡王没有本质的差别!也就是官位多了,仪仗亲随更多了。

  邵树德的灵武郡王府就长史、司马、掾、主簿之类,全由幕府官员兼着,他们的工作重心还是幕府,这些兼官根本不看重,因为没有多大意义。

  这又不是封建,连封土都没有,王府官职可有可无,还不如幕职实权在握。

  挥手让骆全灌离开了,邵树德闭上眼睛思索。

  “大王。”裴贞一缓缓靠到他怀里,轻声道:“妾觉得,朝臣所定越王府之规制是合适的。若现时便封土建制,则天下立马分崩离析,于王之大计不利。”

  “你这妇人,不想还有这番见识。”邵树德托起她的下颌,笑道:“也罢,底线都是一步步突破的。先看看天下反应也好,董昌当了这个出头椽子,希望他撑得住。”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