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武昌_晚唐浮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武昌

第(3/3)页

且强多了。

  蜀中货物出川,一般都在荆州集散。从此向北,通过河道直接连入汉水,直抵襄阳,却比绕路武昌近多了。

  考虑到首都在洛阳,唐代则是长安,荆州的区位优势有点大。

  武昌则主要集散江南货物。

  湖南货物既可去武昌,亦可去荆州,目前是前者居多。

  总之,这一片两个货物集散中心是完全可行的,又同处湖广道,真没必要争得你死我活。

  邵树德听完奏疏之后,就决定在两地同时开建船舶修造工坊,加强长江中游一带的航运,繁荣商业。

  “继续念吧。”他又闭上了眼睛,说道。

  ******

  八月十五的时候,邵树德病愈,感受到了力量逐渐回到身体之内,他非常高兴,登上城头,俯瞰大江。

  江汉流域是块宝地。

  南宋时期得到了大发展,环境得到了巨幅改善,变得更加宜居了,户口慢慢增多。

  到了元末,陈友谅以此为基,与朱元璋展开了决定命运的一战。

  谁赢,谁就是中国皇帝——以当时南方五千多万人口,北方千万来看,确实是这样没错。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惊险获胜,奠定了统一之基。

  在那个时候,湖北其实就已经发展得不错了,及至明朝中期,迎来了它的黄金年代,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

  大夏此时没法有效发展这个地方,因为邵树德舍不得花费大量人命来开发江汉平原。

  但大规模移民没有,小规模还是有的。而且,新移民的来源十分独特:主要来自关北道。

  更准确地说,来自麟、银、绥、夏四州。

  此时的大江之上,就有不少移民乘坐船只,渡江南下,分散至各州定居,充实地方户口。

  邵树德对此没什么意见。

  他人生中第一次下江南,至此差不多已经结束了。脑海之中对南方诸州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富饶的江东,人声鼎沸,钱粮充足。

  安定的江西,开发已进入尾声,茶叶、瓷器、采矿蓬勃兴起。

  荒芜的湖广还在蹒跚学步,但发展极为迅速,地方官员也雄心勃勃,力图创造佳绩。

  在他看来,南方只需抓紧江东道北部的苏、润、常、湖、杭、明等州,基本就翻不了天了。

  相对空旷的南方,是他留给子孙后代的礼物。在《致治》这本书成为显学的时候,谁都明白一片巨大的处女地所带来的诱惑。

  他已经探听到了南方发展的脉搏,亲自聆听了其快速而坚决的跳动。剩下的就是水磨工夫,朝廷每年投入一定量的资源,南方诸州自己把握,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南方,就这样了。

  此番巡视,收获十足,对每个地方的经济模式也有了初步地了解——战争年代早就过去,现在确实到了拼经济的时候了。

  十八日,邵树德乘坐平海军船只渡过长江,随后走走停停,于九月初抵达襄阳,北方的秋天已历历在目。

  确实该回去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