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五年平辽”_晚唐浮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五年平辽”

第(3/3)页

可已开始分地?」邵树德又问道。

        「已经开始,三月以来,已分了两千余人,建了三个折冲府。此事由秦王督办,臣只是配合。」张全义回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又叹道:「人不太够啊。」

        天下武夫何其多也!要安排的府兵又何其多也!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部曲不够。

        虽说大夏不是奴隶制,府兵的部曲也不是奴隶,而是庄客、佃户。但事实上,他们就是农奴。

        法律上废除了农奴,难道就没有农奴了吗?沙俄告诉你不可能。大夏为了安置武夫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产生了一大批事实上的农奴。

        没人愿意当农奴。

        去年击破契丹、渤海,占领沈、仙、瑕、桓等州后,这些新得之地上的渤海、奚、契丹、高句丽、粟特等各族百姓,基本都成了农奴,发给各个府兵当部曲。

        但还是远远不够。邵树德甚至都要从中原想办法了,发配一批犯人,鼓励家属跟随,同时再把叛乱的魏博、西川、陇右等地的百姓强迁过来,作为府兵部曲安置。

        甚至于,战场上抓获的俘虏,也全家迁移,想尽一切办法补充人口。武夫实在太他娘的多了!

        他翻阅典籍,得知七百万人口的北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约4.8万府兵。如今他要安排多少?不下十万!

        仔细算一算的话,好家伙,全渤海国的人贬为奴隶才够用。但这势必会引起动乱,导致东北局势迟迟不得安定。而动乱又会损失人口,加剧局势的恶化。如何操作,完全看官吏的水平了。

        张全义,他行吗?

        「沈州发现汉矿洞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吧?给朕说说,怎么考虑的。」邵树德决定不再纠结这个事情,转而问起了开矿之事。

        其实在后世的时候,就发现过鞍山一带的古矿洞,一共六处。最早的矿洞据说是秦代的,汉代最多。矿洞旁边,还发现了唐朝开凿的古井,矿洞内部,还见到了辽代的瓷器。可见自秦以来,这些矿洞的开发就没断过。

        至于规模为何一直没上去呢?其实也很简单。东北地区的文明发展有一个十分恶劣的诅咒:人口周期性清零。

        司马懿屠辽东,唐内迁高句丽人口,这两次都导致了辽东社会、经济的崩溃。

        司马懿杀人固然不用多说,唐代迁的可是高句丽「上户」,也就是官员、文人、商徒、手工业者等等,基本上成功令其退化成蒙昧状态。

        辽、金两代好不容易发展起来了,东北有了几百万人口,蒙古人又来了,杀戮一空。元朝后期,辽东人口渐丰,然后又迎来了残酷的王朝末日,辽东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明末,又是一场残酷的杀戮,然后满清大举入关,关外又是一片荒芜。

        这种人口周期性清零的事情,对一地的社会发展真的很伤

        ,屡屡打断文明进程,甚至还大踏步倒退,能发展起来就有鬼了。

        「陛下,缺人。」张全义回答得言简意赅。「如果有人呢?」邵树德问道。

        「还得等等。」张全义说道:「等粮食稳定收获个一两年,有了点积蓄,局势也稳定下来后,方可开矿冶铁。」

        「你是稳重的。」邵树德笑道:「其实,辽东盛产肉、鱼、皮子、山野货、木头,很不错了。如果有充足的人力,确实可以成为一块富饶之地。」

        「陛下,辽东最值钱的是土地。」张全义说道:「数千里沃壤,每年收获的粮食是海量,细水长流之下,什么都比不了。」

        「张卿果是干才,一下就抓住了重点。」邵树德说道:「好好干,让朕也开开眼,看看辽东的地能打多少粮食。」

        「陛下,只要能稳定个五年,辽东当可自给自足。」张全义满怀信心地说道。五年平辽?邵树德哑然失笑。

        张全义的话其实是有前置条件的。「稳定」、「安定」,纵观历史,大多数时候其实是一种奢侈品,也是有能力的国家所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

        辽东安不安定,全看这次打渤海打得如何了。

        各军基本已经就位,都是精兵强将,士气高昂。渤海内部,其实也有人愿意投靠,优势在我。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