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父子与选择_晚唐浮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父子与选择

第(3/3)页

或许「沾染」了契丹人的习性,穿着皮裘,骑着骏马,手持角弓,追逐着慌不择路的野鹿、黄羊、狍子,进行着规模浩大的围猎活动。

        「关北人喜冬季打猎,没想到辽东人也这般。」范文达看着万马驰骋的热闹景象,心中激动,因为中原很难见到这种活动,让他想起了久违的家乡。

        卢鹤年淡定地看着,偶尔与宫廷卫士们闲聊几句。

        宫廷卫士要么是禁军老卒,要么是勋贵子弟,要么是蕃邦质子、奴部丁壮,对打猎并不陌生,也非常喜爱。

        「府兵散则为民,聚则成兵,一年之中,也只有冬闲时可集中训练了。」有宫廷卫士说道。

        「安东府、沈州当有不少归德军旧人吧?当年和咱们一个饭甑里抢食吃的,杀人的手艺看样子还没退步。」

        「冬天练练也好,总不能春天练吧?误了农时不说,春暖花开能练出个屁名堂!能吃得苦中苦,方能为人上人,就该天寒地冻的时候练。」

        「中朝大国,底蕴深不可测。便是地方乡勇,也这般精锐。」

        「哈哈,拔野古,这可不是土团乡夫。看那边,对,就是树下的那些铠甲,土团乡夫一辈子也攒不出来。」

        「唉,若不能出头,我也自请为府兵,至少落得个自在。」

        「你家祖还在,仕途顺遂,担心什么?便是当府兵,也能混个校尉、都尉什么的。」

        宫廷卫士们在大内值守之时,规矩森严,话都不能多讲。此番出京,可算能说个痛快了,又恰好见到了熟悉的军旅景象,因此谈兴很浓。

        卢鹤年站在雪原上,默默看着。

        在中书省的时候,作为令史的他接触到了很多档籍资料。

        沈州有七县,本来就三四万人,多集中在白望县,即契丹贵人菩萨蛮曾经的头下军州。朝廷克复此地,正式置州设县后,整顿了一番,并迁移了部分汉地百姓,如今沈州计有13400余户、65000余口此为编户之民。

        除此之外,尚有渤海、靺鞨、契丹、奚、汉部曲15000余户、70000余口,大部分都是俘虏了。其实沈州在钱粮上并不能自给。

        圣人北伐渤海,十万大军所需物资,大部分靠抢。为何如此不注意「王师形象」?其实也很简单,尽可能省下钱粮给沈州这些新设州郡用。

        当然沈州的条件也很好。平海军以及征发的民船,可自大辽水溯流而上,转运成本极低,故储备了大量军事物资,其中粮食是最大一宗。

        沈州七县,现在完全靠朝廷养着,且今明两年还断不了奶。

        沈州的府兵们,现在其实还是拿军赏的募兵。12000军额,实有11200余,土地是足够了,部曲的数量则远远不够。

        他们现在打猎得到的收获,皮、筋之类的或可自己留着,但肉肯定要上缴,毕竟这会是朝廷在代管他们的部曲,每天都要吃饭,开销极大。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朝廷不惜工本,大力开发辽东,路子是对的。前期投入越大,将来的收获就越多、越快。

        所有人都小看了这片土地的潜力,小看了圣人的决心。

        此番面圣之后,或可得个官身。伯父建议在辽东道当县令,此为老成持重之言。在别的地方当官,可没辽东这么容易吸引圣人的目光

        。

        但是选择哪里呢?

        辽东道诸州,发展肯定是不同步的。就当前看来,龙泉府最富,户口最多,当官最舒服—其实渤海五京都不错,都挺舒服的。

        渤海旧地之外,当数沈州发展最快,将来甚至会超过龙泉府。原因也很简单,它可以通过大辽水、辽海沟通中原,运输十分便捷,能从朝廷那里吃到更多的「奶」。

        但在这种地方为官,做出成绩别人会说是理所当然,做不出又要被诘难。与其这般还不如选个别处地方,比如鄚、蒙、郿、理等州。

        还有时间,路上可慢慢权衡,慢慢选。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