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潭_晚唐浮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新潭

第(3/3)页

  ******

  “来了!”船工宋二郎将麻绳扔上岸,王三一把接住,将其捆扎在石柱之上。

  船已经靠泊。岸上的力工一拥而上,卸下一袋袋粮食。

  宋二、王三也是旧识了,多年前曾作为船工被征发,在汝水为梁军运输粮草。

  宋二之子当时还在谢彦章军中,幸好活着回来了,如今是汝州州兵的一员。

  宋二、王三却已到了洛阳。

  作为有技能的船工,他们早早便被河南府征集起来,全力保障洛阳的物资供应,一干就是两年。

  “洛阳的人气越来越旺了。”宋二抬头看了看新潭周围正在大兴土木的坊市,感慨道。

  “你才离去几日,见天感慨。洛阳不还是那个洛阳?”王三嗤笑一声。

  “你不懂。”宋二摇了摇头,道:“这次我去伊阙,发现那边忙得很,百姓几乎都征发起来南下了。”

  “南下何处?”王三问道。

  “大王修建的一等国道知道吧?”宋二下了船,问道。

  “自然知晓。”

  “洛阳、伊阙段通了,伊阙、临汝段通了,就在本月,临汝、梁县段也通了。汝州韩使君调集人手南下,河南府伊阙等县也有人去了,与唐州、邓州那边通力合作,修建郏城至方城的一等国道,共二百余里。”宋二说道:“这路一通,以后咱们可能就要回汝州了。”

  王三张大了嘴巴,欲言又止。

  他不确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回到家乡,好像不错,毕竟家人还在那里。但在洛阳生活,可能也不坏,委实难以抉择。

  “夏王不是修路就是挖河,各地百姓即便不上阵打仗,也得累死在河岸上。原以为主要河南府、汝州百姓累,今看来,唐邓百姓也好不到哪去。”王三嘟囔了一句。

  “嘿,这才哪到哪?折令公驱使两万淮军降人开挖比水,那才叫一个凶残,每天都有人累死。”宋二冷笑一声,似乎一点不可怜那些淮兵。

  比水即唐河,北通宛叶走廊南端的方城县,南通襄阳。

  南阳、襄阳的物资通过水运聚集到唐州方城县,然后走旱路车运,至汝州郏城县后,再转水运。至临汝县后,再陆路走一段到伊阙县,最后经伊水运至洛阳。

  全程八百多里,七成是水路,三成旱路,将南阳、江汉的物资输往洛阳。

  所以你便可以理解了,邵树德为何对贯通南北的一等国道如此执着。

  太行陉口至孟州的九十五里一等国道早就通车了,河阳南城至洛阳的三十余里今年也通了。

  在南方,洛阳至临汝段经过两年多的修建,今年通了。

  现在重点是打通宛叶走廊这二百里的路程,一旦贯通,洛阳的腹地将大幅度南延。

  邵树德曾经一度起意,试图通过修建船闸的方式,看看有没有“越岭运河”的可能,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不现实。

  后来又尝试导伊入汝工程,即把伊水与汝水贯通起来,也放弃了。

  不过邵树德现在还不死心,这次派赵克裕去陆浑县为水库选址,事情办完之后,他还会顺道考察周边地理,看看有没有办法将伊水、汝水贯通起来。

  将各个水系彻底贯通联接,是他长远规划的一部分。人力不是问题,缺的是技术,比如升船机。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