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军队的战斗力_晚唐浮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聊一聊军队的战斗力

第(3/3)页

为他们“徒有其表”,不如老一辈汴兵凶悍能战。老一代人,那是把他们晋兵打得哭爹喊娘,几乎灭亡。

  德宗时还发生了一件事,即泾师之乱,圣人跑路奉天,在河北平叛的神策军火速回援,平定乱军,收复京师。

  德宗看到了外出平叛的神策军强悍的战斗力,同时也知道了在京禁军(由文官白志贞统帅)的无能,于是大力整顿禁军,这会是贞元年间,距离神策军建立已经二十余年。

  还是老招数,吞并了朔方镇比较能打的李朝采部、镇国军的骆元光部、河东镇的浮璘部,以及安西胡人将校子弟四千余人,慢慢扩编到了15万人。

  吸收了新鲜血液的神策军有所振作,大力整顿之下,战斗力有所恢复。

  而这个时间换算到汴梁禁军那里,恰好时李存勖灭梁,带了部分河东兵补入禁军,将汴梁禁军的颓势挽回了不少。你看,时间点几乎完美对上了。

  神策军的振作,给了宪宗对藩镇动武的底气,造就了所谓的元和中兴。而此时的汴梁禁军(后唐),也能在对外战争中屡放光彩,两次大破契丹。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振作。

  神策军继续招募长安市人入军,汴梁禁军继续招募生活富足的汴梁子弟从军,加上成军时间长了,军中关系盘根错节,各种狗屁倒灶的事情层出不穷,比如收钱募人入军等等,都是常规操作。

  到了穆宗时,神策军建立差不多四十年了,除了驻外神策军还有点战斗力外,长安的是真不太行了。

  汴梁禁军四十年后,处于后晋年间,也已经不太行,被契丹灭国。后来民团兴起、军阀反正,终于将契丹打败赶跑,靠的还是中原人民的武德。但禁军战斗力下降已是有目共睹。

  再往后,懿宗、僖宗失去了对藩镇强有力的控制力,吸收藩镇精兵入神策军的动作很缓慢,战斗力越来越差,这支曾经威震八方的禁军彻底完蛋了。

  汴梁禁军也迎来了郭荣的整顿,但也只是稍挽颓势,毕竟人还是那些人,你杀了一小部分,还能全杀了不成?军中关系盘根错节,互相联姻了几代人,根本动不了了,暮气沉沉。

  可以说,因为五代时战争稍多一些,汴梁禁军战斗力下降得稍微缓慢一点,偶有回升,但整体仍然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就这样传到赵匡胤手里。

  这能是开国精兵?存在了六十余年,内部联姻数代,关系盘根错节,老油子一堆的开国精兵?

  莫开玩笑!

  曹斌带着北宋禁军,遇上契丹大队骑兵骚扰,一天都坚持不了。

  后唐打契丹,每次都是兵力劣势,一次7万人救援幽州,契丹号“五十万骑”,这是吹牛,但十几万骑兵还是有的。

  符存审面对契丹骑兵袭扰怎么做的?首先,他的步兵人数比人家少,其次是赶路状态,伐木,做鹿角,人手一个,遇到契丹骑兵就堆起来做屏障,且战且行,契丹伤亡惨重,最终溃去。

  这种坚韧不拔、敢战死战的步兵,老实说曹斌做不到。

  从中唐到五代前期,经历了多次战火的步兵,因为社会地位较高,士气高昂,普遍能打。

  安史之乱时的香积寺之战,太有名了。

  双方骑兵先交手,“王师”打不过“贼骑”,被赶回来。眼看着前阵要乱,李嗣业脱了衣甲,袒露上身,激励士气,带着两千步兵,手持陌刀、长柯斧,墙列而进,以少击多,将叛军骑兵杀了个人仰马翻。

  晚唐时葛从周也玩过这招。都是堂堂正正的野战,不是伏击什么的,率两千人,将李克用的三千重骑兵砍得落花流水。

  所以,不要说什么骑兵一对一肯定能冲垮步兵,这个真不一定。

  中晚唐,步兵在人数比骑兵少的情况下,昭义刘稹的人就给朝廷骑兵上了一课。双手重剑、长柄斧、钩镰枪,骑兵冲入阵内,阵不乱,反倒把骑兵拉下马来一一砍死。

  还有,香积寺之战,官军、叛军列阵厮杀,打了足足四个时辰,也就是8个小时。

  哥哥们,即便各阵可以轮流休息,但打一整天是真的很牛逼了,不是坚韧的步兵根本做不到。

  到了酉时,4000回鹘精骑才趁着叛军体力、精力消耗到极点,在官军步兵动摇其阵脚、士气的情况下,发动最后一击,最终击溃叛军。

  这些回鹘人,一开始怎么不绕后袭扰什么的?没用啊。那只能对付菜鸟步兵。

  昭觉寺之战。

  史朝义十万众列阵前进,鱼朝恩令射生五百人下马,以强弩射之,“贼多死,而阵坚不可犯”。

  大家可以自行想象排队枪毙的情节,一方“攒矢注射”,步兵前面几排大面积死伤,但后排很快补上,大阵还在前进。

  若不是出了马璘这个绝世猛男,这仗结果真不好说。

  赵匡胤的部队能和六十年前的汴梁禁军比?能和安史叛军比?

  先写这么多吧。以后有空再谈谈我国古代骑兵的发展,历朝历代,骑兵的装备、战术其实都不太一样的。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