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治本只有一个法子_大人,得加钱校对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四十五章 治本只有一个法子

第(2/3)页

家,其余子女给予粮食补贴。

  子女多,其实跟传宗接代这个思想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因为没有措施。

  有两家子女更是多达九个,十个。

  贾六只能取平均情况估算。

  按一个人一顿吃四两饭算,一天两顿就是八两,一家五口一天就得四斤米,一年需要1400斤米,就是一个家庭至少需要种五亩地才能保证一年口粮最低需求。

  却不包括上交国库的田税,以及府县的各种苛捐杂税,以及其它需要拿粮食换取的生活物资,如油、盐、菜肉、穿的衣服、鞋子、农具什么的,所以一个家庭至少要种十亩地才能保证一家老小不被饿死。

  想发财是不可能的。

  这还是照年成最好时的粮食产量计算。

  现在京畿以东地区因为天气原因造成庄稼减产,意味下半年至来年开春之前,京畿以东诸府肯定会有粮荒。

  如果不妥善处置,弄不好就会饿死人。

  不死人,是贾六对官员的最低要求。

  出了这种事,那就得杀头,不是你地方官员说工作不到位就能搪塞糊弄过去的。

  正与丁庆等商量如何提前预防有可能到来的粮荒,确保直隶大开发不会受到影响时,贾六又得到了一个让他意外的情况说明。

  就是他刚才交谈的这些农户,实际都不是田主,而是佃户。

  原因是京畿以东地区数府的所有土地,都在国初叫八旗圈了去。

  因此,在京畿以东地区的原土地主人要么当了旗人的包衣,要么就是成了旗人的佃户。

  佃户,就得额外再交一份粮食给主家。

  这就使得贾六先前心中模拟的粮荒图被彻底推翻,一个五口之家想要在这片土地生活下去,他们至少要耕种15亩地才能勉强活着,连带着这个粮荒根本等不了年底,很有可能会在入冬之后就爆发。

  “大人,如果整个京畿以东地区粮食收成都跟这地方一样,那卑职建议马上由省里调集粮食于诸府州县囤积,一旦粮荒,可以平价或低价或卖,或借于灾民,使他们能够度过灾年...”

  丁庆是刑侦领域出身,但作为有二十多年一线工作务实经验的官员,他都不用想就给出了最便捷的解决办法。

  贾六点了点头,由更高级的官府调拨粮食用于求灾的确是官府职能之一,可问题是京畿地区恐怕没有太多粮食能够用来救灾,而且京畿以东地区涉大小府州县二三十处,百姓人口数百万,光靠直隶官府的运输能力,根本不可能做到及时将粮食运过来。

  哪怕提前一两月也是如此,不管什么朝代,交通限制的不仅是经济发展,同样也限制了救灾能力。

  灾区如果需要十斤粮,那路上消耗的就有二十斤。

  有心无力,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很多时候发生灾荒,哪怕朝廷意识到必须救灾,可往往都无法及时将粮食运到位,发到位,从而导致民变向不可挽回的深渊滑去。

  更休说有太多贪官污吏从中大捞特捞了。

  前明官员的漂没就是一绝。

  靠灾民自救,更是笑话。

  就算贾六现在全面放开山海关让灾民到关外讨个活路,也未必有多少人能活着走到地方。

  因为,路上也要吃的啊。

  到地方不可能立即就有吃的,也需要粮食撑下去,有地方住,有种子农具开荒。

  思来想去,意可以让直隶布政衙门放风给附近省份以及本省的大小粮商,让这些粮商往京畿以东地区运粮。

  “大人的本意是好的,但这么做却会让京畿以东地区的粮价飞涨,百姓怕是买不起。”

  丁庆的看法商人逐利,人家大老远把粮食运到灾荒之地,图的可不是救人,而是发财。

  粮价飞上天去,以往三文一斤涨成三十文一斤,普通百姓谁买得起?

  如此总督大人的好心就会变成坏心,间接导致灾区情况更严重,流民四起就在眼前了。

  贾六沉思片刻,却是决定就让商人运粮来,因为商人动员的力量远比官府更大。

  本质上这个时代的层层官府不仅行政运行效率低下,动员能力更是极低,对救灾的积极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