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_若道使君无此意校对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第(2/3)页

离开金陵去陪鬼先生。数月之后,鬼先生酒瘾发作,非逼着江尧入城去买怡仙楼的美酒解馋。

  江尧这才再回金陵,朱雀大街上,竟看到一人手中晃悠着颜琤坠崖那日,身上所配玉坠。

  宣王府的美玉,皆世间罕见,且此玉佩是颜琤为大婚而制,绝不会有仿造之器。

  他跟着此人去了当铺,又去了药店,又一路跟着出城,竟寻到了颜琤。

  那时颜琤身上多处骨折,昏迷数月,被渔夫所救,便带回家中。

  原来断无崖下是一活水深潭,颜琤被水流冲至河流下游,便被正在宽河之上捕鱼的渔民所救。

  江尧未敢犹疑,立刻将此事告诉了鬼先生。鬼先生医术高明,不消一月,颜琤也神志清醒,也能开口说话。

  可江尧却发现颜琤除性情大变以外,往事皆能忆起,唯独忘了萧澈。

  鬼先生却道:“这是好事,忘了好,忘了干净。”

  每次听到萧澈的名字,颜琤都能思索半天,却依旧毫无印象。

  江尧此刻劝道:“公子,当年您独居王府,很多事情不知,也是情理之中,无需劳神费思。”

  颜琤也释怀道:“倒不是本王觉得此人重要,只是自从醒来,心中总空落落的。每当听到或看到此人名字,不由自主,费神思量。”

  随即无奈道:“倒像是魔怔一般!也罢,不必理会!明日朝堂之上,西境六州真正灾情一达天听,何承惊慌,必会有所动作。

  看好进京灾民是其一,其二不能让何承和他那不成器的儿子互通消息。派人盯紧丞相府。本王在京时,他没少照顾本王,如今也是时候报这份恩了。”

  西境六州,鲜,禹,鹤,岳,陈,蕲,六州之中灾情最重当属鲜州与陈州。

  鲜州刺史不是旁人,正是何承之子,何豫。

  第二日早朝,王哲将昨日所见一字不差回奏陛下。

  皇帝也疑惑道:“王卿,此事非同小可。这般流民是何背景,是否的确出自六州,为何忽然进京?你可都查证清楚了?此案一立,审的便是朝廷命官。且此案关系着六州父母官,绝非小案。爱卿慎重!”

  何承连忙道:“陛下所言极是,各州就算刺史贪腐,还有州牧,他们受命监视刺史,且有独奏密奏之权,难不成六州州牧也都贪腐不成?老臣以为,这定是那般刁民,贪得无厌,才进京谎告御状。陛下切不可被其蒙骗?”

  萧澈立刻接话道:“依何相之意便是,六州之中如有一名刺史贪腐,其余五人定然清白,即使六名刺史皆腐败,六名州牧定有清白之人。萧某为官不久,原来官员贪腐之事,不彻查,不暗访,竟靠凭空推理得知,下官受教了。”

  何承气绝,也不与萧澈辩驳。这三年来,朝堂之上,几乎无人可以辩驳过萧澈。

  此刻何承故作姿态:“陛下,老臣为官数十载,事事皆为陛下考虑,皆为大虞社稷考虑。此案若被大理寺立案,便是官场大案。百姓必然知晓,到时有损的还是陛下龙威啊!臣恳请陛下三思。”

  周良轻咳几声,沙哑喘息道:“陛下,此事虽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一旦查明确有此事,即使有损威严也不得不给西境数万百姓一个交待。陛下爱民如子,定然明白老臣所言。”

  萧澈也接话道:“陛下,饥荒之灾非同小可。再温顺的百姓温饱若不得解决,也会铤而走险,揭竿而起,为保大虞社稷平安,臣也谏言彻查此事。”

  皇帝点头道:“董怀听旨,朕封你为钦差大臣,予你便宜行事之权。即日起,赶赴北境,彻查此事。务必将此案查清回禀,若真有作奸犯科之人,就地正法。”

  萧澈却拦道:“陛下,户部所拨赈灾钱粮并非少数,若无上官担保隐瞒,六州刺史,州牧如何敢收入囊中,占为己有?臣建议,有此嫌疑者须得押解回京,严加审问,才能以一案,牵一片,彻底以一儆百。”

  王哲,秦安,周良等人立刻“附议”。何承此刻心急如焚,惴惴不安。

  待其下朝回府,立刻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彻夜不歇送往鲜州。

  秦安下朝之后,便去寒宅将早朝之事,悉数告知。

  江尧等人分明看到,不苟言笑的瑾瑜公子,当听到萧澈怒怼何承时,尽展笑颜。

  江尧只是许久未见,可归云等人竟似从未见过。素日颜琤,清冷漠然,不露忧喜,可此时一双桃目弯笑,简直摄人心魂。

  秦安心中也不免感叹:一人虽已尽忘尘缘,一人只道阴阳两隔,可能让颜琤不经意间一笑者,竟还是萧澈。

  或许姻缘际会,因果轮回,皆是宿命。

  颜琤唇角的笑意还未收起只道:“朝中竟有如此趣人,皇帝的日子怕是也不好过。”

  颜琤虽忘却萧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