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夏部落,耕的焦虑_原始:从野蛮到文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4章夏部落,耕的焦虑

第(2/3)页

中都注重分工协作,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共同完成了任务。

  观察下来,于藁有一些感受,有一些想法,需要向王伟交流。

  比如,当他看到夏部落人口众多时,特别是夏部落有了更多奴隶,在针对夏部落的黔首对待奴隶的问题上,他首先想到的是该部落的治安和秩序。人口增长会增加部落内部潜在的冲突和不安定因素。因此,如何维护部落的治安和秩序,防止内部冲突和欺压,成为他思考的焦点。

  还有一个就是资源分配,人口增多意味着对吃住穿行等资源的需求也会增加。如何公平地分配资源,避免部落内部的不满和冲突。

  实际上,主要是由于夏部落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法规制度。目前,夏部落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它是由多个部落加盟扩充、奴隶转正提拔而形成的综合性部落,由不同姓氏的人组成,所有人都必须遵守部落首领的领导。然而,部落首领主要依靠个人威望和天神的身份来统领大家。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事。例如,新加入夏部落的族人或奴隶在短时间可能不完全了解部落首领的个人威望和神的身份,这可能会导致他们轻视首领或完全无法融入夏部落。

  于藁对比了北狄和中士的部落管理制度,发现夏部落存在一些问题。他希望王伟能够尽快回到夏部落,并建议夏部落大王进行一些改变,以适应夏部落的长远发展。

  然而,具体如何实施,于藁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

  例如,夏部落要颁布新法规,如何让更多的人知晓并遵守法规,这是他一直无法解决的,中士和北狄也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

  中士和北狄有专门的官员负责不断背记法规,但是部落里的许多黔首和奴隶却不知道如何去记。因此想要了解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就需要请教那些专门学习和背记法规的人。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那些专业背记法规的人士也有出错的时候。因为法规通常是口耳相传,如果某个环节出现了错误,实施的法规就会与原意不符。

  因此,在北狄,那些居住在北昌城的人,他们尊重法规,而那些距离北昌城较远的部落还是不理解或不守法规。

  于藁口中经常称其他人为“野蛮人”,也是他对现实的无奈。

  在夏部落,于藁无法解决一些问题,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夏部落的大王。抵达夏部落后,他从耕老头那里得知了关于夏部落大王是天神化身的传说。于是他认为,既然大王是天神,那么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

  耕老头从贸易集市回来,找到稻花,向稻花透露了今日麒到夏部落的事情。

  “麒的目标很明确,我们需要阻止稻部落和夏部落的结盟。阿爷希望在大王回来后,你能想方设法说服王伟不要与稻部落结盟。如果夏部落和稻部落结盟,我们将无法夺取稻部落首领的位置,那么你成为稻部落首领的希望就会落空。”

  “阿爷,阿爹说让你回稻部落当巫,你为何不回去?”

  耕老头气愤地说道:

  “我为什么要回去?稻成让我回去,我就必须回去吗?他想要取消我的巫身份,不和我商量,这让我感到非常不满。在夏部落里,大王如果有任何事情,都会和大家开会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