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知彼_香江197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4章 知彼

第(2/3)页

04基础上推出8008的改进版8008A。

  张恒理解英特尔高层们的心态。

  虽然暂时还看不到微处理器系列的曙光,但是因为法金和他主管特德·霍夫的强烈主张,英特尔初步有了隐约的想法,只不过这种想法还没有急迫到必须马上去实现的地步。

  这完全符合英特尔总裁罗伯特·诺伊斯的性格。

  从麻省理工博士毕业(肖克利是他前辈学长)的诺伊斯,是个有才华且自信的人。

  当年肖克利打电话邀请他参加面试,还不是正式录用,诺伊斯就立即辞去原来工作,携妻带子千里迢迢赶到帕洛阿托。

  他抵达硅谷后第一件事不是急着赶去面试,而是倾尽所有在肖克利实验室附近买下一套房子,把家人安顿好后再去正式应聘。

  几十年后,有记者询问诺伊斯为何会这么做,他的回答是:“因为我想不到任何不被聘用的理由。”

  牛人就是如此自信!

  诺伊斯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才华,进入肖克利实验室不到一个月,他就向肖克利建议开展关于隧道二极管的研究,却被刚愎自用的肖克利严词拒绝,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就在一年后,时任SONY研究员的RB物理学家江崎玲于奈,发表了一篇关于PN结负阻特性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江崎玲于奈用自己制造的二极管证明了半导体隧道效应理论。

  而这篇论文的研究方向,实验布置,同诺伊斯规划的几乎一模一样。

  1973年,江崎玲于奈凭借这篇论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诺伊斯与巨大的荣誉失之交臂。

  牛人终究是牛人。

  创立仙童半导体后,诺伊斯扬名立万的机会再次降临。

  当时仙童制造硅晶体管的流程是这样的:

  将提纯的硅晶切割打磨成适用的硅片,经过扩散、照相、掩膜、蚀刻等一系列化学物理工序,在一块硅片上生成上百个微小的晶体管,然后依靠大量人力对硅片进行切割,用镊子来连接导线,最后封装成独立的晶体管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等等。

  1959年1月,诺伊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xqianqi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